X射線是一種波長極短,能量很大的電磁波,X射線的波長比可見光的波長更短,它的光子能量比可見光的光子能量大幾萬至幾十萬倍。由德國物理學家W.K.倫琴于1895年發現,故又稱倫琴射線。今天一起來了解X射線和X光片背后的故事。
這張照片想必大家不會陌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張X光片,但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照片上這個人是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倫琴(1845-1923),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張X光片就是他拍的,可以說是X光片始祖了。
倫琴的工作環境十分簡陋,一個不大的實驗室,窗下是張大桌子,左邊是個木架子放著日常用品,前面是個火爐,右邊放著高壓放電儀器。1895年冬的一天,倫琴把實驗室的門關的緊緊的,一個人在那里進行陰極射線的研究。實驗時他發現了一種新的射線,這種射線可以穿透書本、玻璃、木頭、硬橡膠、衣服和人體的血肉等輕物質,但金屬和人的骨骼等重物質則會擋住這種射線。他如癡如醉地投入試驗,一連數日沒有回家。當他的夫人生氣地到實驗室找他時,倫琴什么也沒說,而是把他夫人的手放到包著黑紙的底片上,然后將陰極射線管通上電,用新射線照了一下。底片沖出來后,倫琴夫人驚嘆不已,問:“這個圓環是什么?”“是我們的結婚戒指!”倫琴用代表未知的X命名了這種新射線,由此,X射線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1895 年12 月28 日,倫琴用《一種新的射線——初步報告》這個題目,向維爾茨堡物理學醫學協會作了報告,闡述這種射線具有直線傳播、穿透力強、不隨磁場偏轉等性質。之后他的論文被翻譯成多個語種,3個月內印刷了5次,一時間洛陽紙貴。人們把這種神秘的X射線稱為倫琴射線,倫琴也因為X射線的發現被授予190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世界上第一位諾貝爾物理獎的獲得者。
倫琴一生謙虛謹慎、淡薄名利,從不居功自傲。他的X射線研究工作從現在的水平來看已非常完整,但他謝絕了貴族的稱號,不申請專利,不謀求贊助,使X射線的應用得到迅速發展和普及。不但如此,他還將自己所獲的諾貝爾獎金全部捐給維爾茨堡大學以促進科學的發展。
如今,X射線的應用極為廣泛。在醫學領域,配合現代數字技術,X射線診斷已經可以提供人體內部三維圖像;在工業領域,X射線的重大應用是材料無損探傷,可以檢測出金屬材料和焊接部位的內部缺陷。此外,X射線還應用在微觀世界的觀察和對太空的研究。
為了紀念倫琴的成就,元素周期表上第111號化學元素錀(Roentgenium (Rg))以倫琴命名,放射性物質產生的照射量的一個單位用倫琴表示,還曾有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以倫琴命名(該衛星于1990年6月發射,1999年12月停止工作)。在倫琴的祖國,倫琴發現X射線的實驗室所在的建筑被改建為倫琴博物館,有許多學校、街道和廣場以倫琴命名。由于倫琴在物理學的杰出成就,在德國的吉森市,柏林市和倫琴的出生地倫內普(Lennep)都建有倫琴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