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碘 -131(I-131)(radioactive iodine, RAI)治療是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您可能會擔心:用藥后,我是不是就成了“行走的放射源”? 我和家人需要注意什么?
一、放射性碘,多久能排出體外?
碘-131(I-131) 是一種放射性同位素,物理半衰期為 8.04 天,這意味著 8 天后放射性自行減少一半。加上人體的生物排泄,8 天之后,人體內的放射性就非常低了。
文獻報道,在服藥后 1 周內,大約 90%~95% 的放射性碘就可以排出體外,出院時體內殘留的碘并不多。臨床測試也證實:服碘后,全身掃描只要發現沒有能富集碘的原發癌灶和轉移病灶,5 天后身體內的放射性 95% 以上已經排除,殘留僅 1%~5% 左右。
二、治療后,我需要被“隔離”嗎?
服用 I-131 后,短期內您的確是“行走的放射源”,特別是排泄物中的放射性碘,會對環境形成污染,因此必須進行適當隔離。一般要求治療后隔離 2 周,之后對其他人就沒有任何影響了。
根據國際上和我國的行業標準,對于普通人,每年接受的放射性輻射劑量應低于 1 毫西弗(毫西弗是衡量人體吸收的等效輻射劑量單位)。有研究表明,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服 I-131 后第 3 天出院,如果按照第 3 天平均放射劑量,陪護人員每天接觸患者 10 小時(在 1 米或 3 米距離下計算),半個月累積輻射劑量均低于 1 毫西弗[5]。因此,護理人員在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服用碘 -131 治療后第 3 天、保持 1 米或以上距離,是安全的。
三、如何減少家人受到的輻射?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通常,出院時體內殘存的放射性很低,但由于服用的總劑量較大(一般都大于 100 毫居里。毫居里是衡量放射源“活度”的單位),出院后還是要盡量避免和家人近距離接觸。如果家有孕婦和嬰幼兒,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盡量做到:
1.醫生通常會建議您在服碘后 3 天內多喝水、反復排尿,盡快排除滯留體內的放射性成分,減少它對性腺的輻射。
2.住院期間,醫院核醫學科有專門的設備處理排泄物。出院后排泄物直接進入廁所,因此,1 周內大小便后要多用水沖洗廁所,以防放射性排泄物殘留。
3.內衣褲最好能單獨洗滌。
4.出院 1 周內盡量與家人保持 1 米以上距離,如果家中有孕婦或 10 歲以下兒童,應避免近距離接觸 1 個月以上。
5.隔離結束 1 周后可以上班,與同事間保持 1 米以上間距(按每天接觸 8 小時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