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心,農作物將受到電離輻射的影響,從而延長其保質期。
BINA 表示,在該地區安裝伽馬輻射將耗資 16 億塔卡,該技術將分階段覆蓋該國,因為 25% 至 30% 的農作物和水果在收獲后腐爛,每年給孟加拉國造成 20,000 億塔卡的損失。
該研究所的官員說,在法里德布爾的輻照試驗中,農民將能夠免費對洋蔥進行伽馬射線輻照。一旦該技術進入成熟的運營階段,農業生產商可能會在使用該技術時被收取費用。
輻照可以將洋蔥和馬鈴薯的保質期延長三個月。BINA 研究人員表示,該技術可以使芒果保鮮 20-25 天,荔枝和香蕉保鮮 7 天,蔬菜保鮮長達 25 天。
“如果可以延長易腐爛農產品的保質期,產品的營銷將發生重大變化,”BINA 總干事米爾扎·莫法扎爾·伊斯拉姆告訴《商業標準》。
他還表示,該技術將有助于促進農產品出口。
食品輻照技術通過減少或消除微生物和昆蟲來提高安全性并延長食品的保質期。與巴氏殺菌牛奶和罐裝水果和蔬菜一樣,輻照可以使食品對消費者更安全。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對輻照食品的安全性進行了 30 多年的評估,并發現該過程是安全的。世界衛生組織 (WHO)、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和美國農業部 (USDA) 也認可輻照食品的安全性。
收獲后損失每年2000億塔卡
根據 BINA 的研究,多達 25% 至 30% 的作物和水果在收獲后腐爛,每年給孟加拉國造成 200 億塔卡的損失。
根據孟加拉國核農業研究所 (BINA) 進行的研究,洋蔥和芒果在收獲后損失清單中名列前茅。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收獲后損失”一詞是指給定產品的可測量的數量和質量損失。這些損失可能發生在收獲后系統的各個階段中的任何一個階段。
BINA 表示,孟加拉國洋蔥的收獲后損失約為 20%-25%,達到 200 億塔卡。該研究所發現,大量烹飪必需品在保存期間會腐爛。
收獲后的洋蔥損失導致季節性供應緊縮和進口,因為孟加拉國生產了 330 萬噸球莖,而年需求量為 250 萬噸。
BINA 表示,芒果收獲后的損失在 30% 至 35% 之間徘徊。馬鈴薯的稅率為 5%-8%,稻谷的稅率為 9%,扁豆狀豆類的稅率為 6%。
BINA 總干事 MirzaMofazzal Islam 告訴 TBS,輻照技術可以減少高達 95% 的收獲后損失。
已運用食品輻照的鄰國
對于出口到許多發達國家,食品輻照已經是一個強制性過程。在亞洲各國,例如鄰國印度,該技術的使用也在日益增加。
對于出口到美國和新西蘭的芒果,印度自 2007 年以來一直在使用該技術。中國在食品輻照的使用方面處于領先地位,而該技術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泰國和越南也越來越受歡迎。
在過去的四年中,薩瓦爾的原子能研究機構使用了兩臺伽馬輻射工廠,為出口導向型制藥公司以及香料制造和營銷公司提供服務。但與需求相比,服務不足。
另一方面,孟加拉國幾乎沒有在農產品和食品中使用輻照。
BINA 估計,一旦 Faridpur 的輻照中心開始運營,每年可以在那里加工 85,000 噸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