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天文學“標準燭光”亮度測定
7月9日,《科學》發表了一篇來自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的研究成果。LHAASO的科研人員精確測量了高能天文學標準燭光——蟹狀星云的亮度,在更廣的能量范圍內為超高能伽馬光源測定了新標準。
來自醇厚的超大質量黑洞的伽馬射線和中微子
宇宙充滿了高能粒子,例如 X 射線、伽馬射線和中微子。然而,大多數高能宇宙粒子的起源仍然無法解釋。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可以解釋這些的場景;低活動性的黑洞是高能宇宙粒子的主要工廠。
我國科學家為超高能伽馬光源的測定提供了新標準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重點專項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牽頭的LHAASO國際合作團隊利用“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精確測量了高能天文學標準燭光的亮度,為超高能伽馬光源的測定提供了新標準。
科學家探測到來自太陽的最高能量光 對理解恒星大氣和天體粒子物理具重要意義
過去十年的觀測表明,太陽釋放的伽馬射線處于千兆電子伏特(GeV)范圍內時,其能量遠遠超出建模預期。現在,HAWC觀測結果表明,這些伽馬射線的能量達到了萬億電子伏特(TeV),與大型強子對撞機中撞擊在一起的粒子的能量相近。這一發現對理解恒星大氣和天體粒子物理都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