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對牛至的研究集中在揮發油成分分析、功能評價以及活性成分的代謝途徑闡釋等方面, 育種研究相對較少, 僅有少量研究用實生選種和自然雜交后代中篩選的方式進行育種。牛至是多年生植物, 生長速度慢, 選育周期長。輻照誘變具有快速產生廣泛突變譜、高效拓寬物種遺傳多樣性以及獲得優質變異性狀等優勢, 在植物新品種培育與改良中發揮重要作用。近60年, 全世界已產生3 000多種植物突變品種, 其中80%由電離輻射誘變。自20世紀50年代后期我國開展誘變育種以來, 已培育出水稻(Oryza sativa)、小麥(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花生(Arachis hypogaea)等誘變品種, 其中46個物種的810個突變品種已被批準用于商業化生產。γ射線是應用最廣泛的輻照源, 通常以60Co源提供。對芳香植物和藥用植物的研究表明, 用60Co-γ射線輻射植物材料可以誘變產生觀賞期長、色彩豐富、株型美觀、抗性強的植物新品種, 也對植物次生代謝途徑產生影響, 使萜類、酚類和生物堿這3類次生代謝產物發生變化, 進而引起相關性狀的改變。對于一些芳香和藥用植物, 適宜劑量的輻照具有提高香氣成分或藥用成分含量的潛力。目前, 芳香植物牛至的60Co-γ射線誘變育種尚未見報道。
本研究以60Co-γ射線為輻照源, 對牛至種子進行不同劑量的輻照誘變, 分析M1代植株的誘變效應, 確定半致死劑量; 并探討射線輻照對牛至形態特征、腺毛密度與大小以及揮發性成分的影響, 以期篩選出主要抑菌活性成分香芹酚和/或百里香酚含量升高的突變株系, 為牛至誘變育種提供基礎數據和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