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康星大學的Anthony Jiang博士在一項臨床試驗中比較了PET/MRE和單獨MRE,研究結果表明,混合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管理。
Jiang博士說:“同時進行PET/MRE更敏感,可以提高檢測活動性炎癥性克羅恩病的診斷可信度。”
據估計,目前美國有310萬成年人被診斷患有炎癥性腸病,其中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造影劑增強MRE是診斷小腸疾病的一種有效的非侵入性技術,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區分瘢痕組織和炎癥的能力的限制。
先前的研究表明,結合FDG-PET和MRE可以克服這一限制。然而,Jiang博士指出,關于其在這方面的臨床應用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一項前瞻性試驗中,通過將FDG-PET/MRE與單獨MRE進行比較,探討其潛在的臨床價值。
研究人員招募了23名疑似克羅恩病的患者,他們隨后接受了FDG-PET/MRE混合掃描。專家們分別對PET/MRE和MRE圖像進行了審查,他們使用5分制對這一發現進行了表征,其中1分為正常,5分為“絕對急性炎癥”。在23名患者中,讀者分析了68個腸段,并在18名參與者中確定了29個有炎癥的腸段。
上圖為威斯康辛大學的Anthony Jiang博士在關于PET對克羅恩病成像中的附加價值的演講中展示的圖像。該圖像顯示了患者在活動性炎癥區域的放射性示蹤劑攝取。圖片由Jiang博士提供。
Jiang博士說,根據比較分析,在29個有炎癥的節段中,有6個節段的MRE單獨得分為1或2,而PET/MRE得分為3或更高。此外,PET/MRE的診斷準確率(89%)高于單獨的MRE(80%),并且閱片人員在非活動部分的評分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此外,研究人員分析了PET成像上的FDG放射性示蹤劑值,發現有活動性疾病的腸段的最大標準攝取值(SUVmax)顯著高于沒有活動性疾病(5.1)的腸段(9.2)。
Jiang博士說,最終,PET成像對小腸成像標準MRE的“附加值”可能會轉化為對患者的益處,因為成像通常用于評估維持治療的效果。
他總結道:“這種靈敏度的提高可以指導患者管理,并有助于評估治療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