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的使用在過去幾年中急劇增加,特別是在青少年和年輕人中。雖然許多人認為電子煙比傳統香煙更安全,但它們會引起肺部炎癥,增加患肺病的風險。此外,它們的長期安全性尚未得到嚴格評估。
這是第一項使用新型放射性示蹤劑18F-NOS來比較傳統香煙和電子煙使用者的肺部炎癥的PET研究。盡管18F-FDG PET成像在過去曾用于研究吸煙者的炎癥,但其結論有限。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教員Reagan Wetherill博士說:“iNOS是一種酶,在電子煙使用者和吸煙者中過度表達,并與急性和慢性炎癥性疾病相關, 這使得它成為肺部炎癥和炎癥性肺部疾病的分子成像的相關靶標。”
研究參與者被分為三組,各小組包含不同年齡和性別:五名電子煙使用者、五名傳統吸煙者和五名從不吸煙者的對照組。采用18F-NOS PET來量化和比較肺部炎癥。
電子煙使用者的肺部炎癥比傳統吸煙者和從不吸煙者的對照組更嚴重。此外還發現肺部和周圍炎癥指標之間存在正相關,這表明使用電子煙可能會增加肺部炎癥。
Wetherill博士說:“這些發現為患者提供了關于使用電子煙對肺部潛在有害影響的額外證據。我們的工作推進了目前已知的關于使用電子煙對呼吸系統健康的影響,并令人更好理解使用電子煙相對于傳統吸煙的危害以及降低危害的機制。”
資深作者佩雷爾曼醫學院放射學系教員Jacob Dubroff博士認為,利用分子成像來了解電子煙的影響將越來越重要。他指出:“這些發現表明,分子成像技術能夠檢測和測量與電子煙相關的潛在病理和生理危害,與傳統的可燃香煙相比,電子煙已被吹捧為更安全的尼古丁載體。”
圖形摘要:初步研究總結和初步PET成像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