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果蔬尋求擴大出口,以達到2022年農民收入翻番的目標。美國、歐盟在磋商中提出,外貿農產品要經過輻射殺菌處理,而且今后在這方面的要求會越來越多。印度巴巴原子研究中心(BARC)的核農業與生物技術部的科學家指出,果蔬領域使用輻射殺菌保鮮非常值得。
核輻射令人聞風喪膽。2011年福島核泄漏發生后,污染地區農產品依然輻射值超標,至今無法出口。2017年法國出口藍莓被檢出輻射元素遭退貨下架。那么美國和歐盟提出的核輻射殺菌又是什么技術,有沒有安全隱患呢?
輻射殺菌又被稱作輻照,利用游離輻射照射,達到抑制發芽、殺蟲、滅菌、防腐、保鮮的目的。輻照與核污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輻照僅用于照射,而不是將放射性物質殘留污染到食物上。
好比燈光是由燈絲發熱產生的光,并不會有燈絲灑落在人們的身體上。有學者比喻說:輻照是用火烤肉給人們吃,而核污染則是讓人直接吃火。此外,用于食品輻照的放射性原料,也與能夠危害健康的核污染不同。
食品輻照屬于“冷殺菌”技術的其中一種,自1964年發展至今其實早有50多年的歷史。其原理是透過如X射線、γ射線或電子游離輻射照射食品,使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害蟲DNA結構遭受輻射能量破壞,進而使其無法再進行繁殖而達到殺蟲滅菌、防腐保鮮的效果,或進一步透過破壞生物體中的酵素來抑制植物采收后的發芽情形。
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和美國農業部(USDA),確認照射的安全。60多個國家允許食品輻照,全球每年處理約50萬噸食品。決定如何照射食物以及允許照射的食物的規定因國家而異。
2013年的報道指出,使用輻照保鮮,成本是傳統防腐劑的6倍,但保質期是傳統防腐劑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