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幽門螺桿菌對胃不好。想去做檢查,結果搜索到的信息很嚇人,說是做一次呼氣法檢查,要受整整六萬年的輻射!小聲說,其實不是六萬年,比六萬年還多得多呢……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并非所有的呼氣法都有輻射
有很多檢查是需要呼氣的,通過測定呼氣中的某些成分來判斷身體情況。不過最常用的還是幽門螺桿菌的呼氣法測定,所以本文提及的呼氣法就等于幽門螺桿菌的呼氣法測定了。
呼氣法的檢查過程,是先吃下一顆特殊的尿素藥丸。特殊在這里的尿素不是自然界中常見的碳 12(12C),而是同位素碳 13、碳 14。
化學知識會幫我們得出結論:并非所有的呼氣法都有輻射。13C 作為一種碳同位素,并不具備放射性。如果你做的是 13C 檢查當然啥輻射也談不上了。如果是 14C,那就是放射性同位素,就有那么點兒輻射。
這點兒輻射究竟有多少
說到輻射,我們再來復習常用的一句話:脫離劑量談危害都是耍流氓。
輻射一般是以反面形象出現的。那到底是不是檢查帶來的輻射就危險了呢?肯定還是要看輻射究竟有多少。
據測定,喝下這些 14C 尿素,受到的輻射,相當于 吃幾十根香蕉受到的輻射。是的,香蕉里含有不少鉀同位素,有那么一丟丟放射性。也差不多是賣香蕉搬運香蕉幾小時的量,還等于 1 天在自然界呆著什么也不干接受的自然輻射量,還等于 電視前坐定看10幾小時或者是 坐飛機1小時的輻射量。
如果你不擔心香蕉、飛行、看電視、發呆受到的這些輻射,其實也 不必擔心 14C,它帶來的微量輻射不會對健康產生可見影響。
當然,如果是懷孕或者哺乳的時期,事實先放一邊,一定要努力爭取 0 輻射的話,自然可以去選擇 13C 呼氣。只是我們可以確定,就算做的是 14C,也完全不必擔心危險。
六萬年又是怎么回事?
研究告訴我們做一次呼氣的輻射總量也就只有無關痛癢一點點而已,其實管它是幾萬年呢,又能如何?
「不行,就算知道了加起來也不多,但看到六萬年這么久我就難受。」
…… 六萬年可能說保守了。14C 在自然界的物理半衰期是 5730 年,也就是每經過 5730 年,14C 就有一半會自然地經過 β 衰變變成 14N 而喪失放射性。
有請數學老師。每 5730 年少一半,在 63030 年之后還會有 1/2048 的 14C 呢,并沒有完全消失。
不過這個計算忽略了一點。如果跟隨呼氣試驗進入體內的 14C 標記尿素是永不排出的話,那么就是這么算的。不過,人體不喜歡尿素,要么幽門螺桿菌把尿素分解轉化為二氧化碳呼出去,要么沒有被轉化,吃下去隨排尿而排出。
當身體內有了存在放射性的藥物(除了呼氣檢測,PET/CT 檢查做完也會),需要考慮產生的風險時,都要考慮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兩個因素。綜合考慮之后才是結果。
做個比喻。你拿到一個燙手山芋,想要盡快甩掉它避免燙傷。物理半衰期就是這個山芋自己涼下來的速度。涼得足夠快,就算磨磨蹭蹭沒有扔出去也不擔心。生物半衰期則是你從拿到山芋到大腦做出判斷最終肌肉動作扔出去的時間。如果扔得飛快,就算山芋一直不涼,就讓它蹲遠了默默發燙六萬年又有什么關系呢?
況且早就算過了,呼氣法這個山芋本來也不燙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