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司與賀州學院的合作主要圍繞人造崗石發展的瓶頸問題,研發高附加值產品、廢渣循環利用產品。你看,這些人造石就是用石材廢渣制成的。”4月7日,在位于賀州旺高工業區的廣西利升石業有限公司,研發總監羅陽林在“無機型人造石”展示區介紹說。
記者看到,這個展區約有100平方米,產品主要用于戶外鋪貼。幾年來,經過與賀州學院碳酸鈣產業學院聯合攻關,利升石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石材廢渣循環利用技術,能快速方便地處理石材廢渣,適用于工業大規模生產用的大尺寸人造大理石生產。
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高校的一項重要職能。賀州學院在國家轉型發展政策指引下,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構建出一種獨具特色的“三聚焦三協同”人才培養模式:聚焦產業需求,優化專業結構推動協同育人;聚焦服務地方,建強應用學科推動協同創新;聚焦能力培養,創建“兩院一體”推動雙創育人。從而不斷地給地方輸出產業發展急需的人才,努力形成校地互動發展、融合發展、共生共榮的好局面。
為達到這個目標,賀州學院先后與鳳凰教育、中興通信等15家知名企業,共建了覆蓋主干專業的教學實踐平臺近20個,建成了鳳凰數字媒體學院等13個行業學院;新增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全國高校第5個)等特色專業20個,形成“地方味”十足的食品、材料、康養等特色專業群;還先后建起院士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自治區級創新平臺19個,共建自治區級示范性現代產業學院3個。
這些科研平臺和專業群覆蓋了賀州主要特色產業。該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段振華告訴記者,一直以來,他們都是結合地方產業發展開展科研,比如蔬果保鮮技術等。今年,賀州大力發展30萬畝香芋全產業鏈及5萬畝設施蔬菜產業,借此“東風”加快推動產學研的轉化。
“傳統的鮮芋保鮮大多使用冷藏處理,加之芋頭表面含泥量大也不適合用化學保鮮劑處理。而我們課題組研究的輻照保鮮技術是一種不產熱的物理殺菌方式,利用電子加速器或鈷-60產生的射線殺滅大部分細菌和霉菌,使得香芋在保存過程中降低腐爛率,這項研究目前已獲得國家級課題立項。”食品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院副教授商飛飛說。
位于香芋全產業鏈中端的賀州天順農業公司,是一家香芋初加工企業。負責人彭上堅告訴記者,鮮芋冷藏過程中,腐爛率約為10%左右,如果輻照保鮮新技術能降低腐爛率,他們很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近年來,賀州努力高水平建設廣西東融先行示范區,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賀州學院的學科改革也不斷深入。在傳統師范類生物專業的基礎上,先后增設了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2016年,該校又增設了廣西高校首個茶學專業,同年成立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2021年“廣西康養食品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被批準認定為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轉型發展是地方本科高校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通過產業引領、學科支撐,推進專業鏈、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四鏈融合’,實現產教、校地、專創‘多元融合’,構建了資源緊缺型地方高校‘三聚焦三協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產生了一定的輻射和示范作用。”賀州學院院長吳郭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