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月后續CT掃描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康復患者具有肺部纖維化樣特征。現在研究表明,這種后遺癥可能會在康復的患者中持續一生。
1月26日的《放射學》上發表的研究結果表明,即使病人康復了,肺也可能會遭受永久性的肺部異常。據來自美國和中國的研究作者說,仍有很多東西需要進一步研究。
根據對一組114名從嚴重COVID-19肺炎中康復并在2019年12月25日至2020年2月20日之間出院的患者進行的為期六個月的CT掃描研究,研究人員確定仍有62%的掃描結果存在異常。在該組中,有35%的患者具有纖維化樣特征,這些特征可能表明潛在的永久性損害,例如蜂窩狀和實質性條帶。此外,研究小組確定,在肺部纏綿不清的患者中,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ARDS)也更為常見,影響了63%的個體。
一名46歲嚴重COVID-19肺炎婦女的幾次CT掃描。(ac)癥狀發作后第32天進行的掃描顯示,多個玻璃樣混濁(GGO)和間質增厚,伴有輕度圓柱形牽引支氣管擴張,累及右肺的中葉和下葉。(df)在第198天獲得的掃描結果顯示部分吸收了異常,延伸減少,支氣管擴張(細箭)和右中葉胸膜下區域的局部“蜂窩狀”(粗箭)。來源:RSNA
但是,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醫學博士史河水領導的研究小組表示,這種損害的持久性仍然存在疑問。
“該研究中觀察到的纖維化樣變化是否代表真正的纖維化肺部疾病在病理學或CT長期隨訪上尚無定論,”史河水的團隊說。“在六個月時發現的這些纖維化樣變化是否反映了肺中的永久性變化尚待研究。”
即使這些結果沒有提出終身損害床的問題,但仍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表明患者在六個月的隨訪中可能會出現肺纖維化樣變化。
一名57歲嚴重COVID-19肺炎男子的連續CT掃描。(a,b)癥狀發作后第9天獲得的軸向和冠狀動脈薄層CT掃描顯示廣泛的磨玻璃混濁(GGO)和雙側間質增厚。(c,d)在第46天獲得的掃描結果顯示,毛玻璃樣混濁和實變的混合模式演變成幾乎相同程度的病變。(e,f)在第159天獲得的掃描結果顯示,GGO的密度顯著下降,GGO的延伸略有增加(“有色”征或“糖糖”征,這被定義為影像學表現為GGO延伸的增加) GGO或合并并降低密度)。來源:RSNA
史河水的團隊并不是唯一對這些發現不確定的小組。在隨附的社論中,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國家肺與肺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也表示了懷疑。根據皇家布蘭普頓醫院胸腔醫師Athol U. Wells博士領導的一組專家的說法,當患者從其他SARS病毒中恢復后,CT上的纖維化樣發現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失。他們說,COVID-19可能會達到相同的結果。此外,關于史河水的團隊標記為纖維化樣的所有已發現異常是否還必然表明ARDS后環境中不可逆轉的疾病以及非纖維化CT模式在組織學和臨床上是否有意義仍存在疑問。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韋爾斯的團隊說,未來的調查應該在患者身上進行一年以上的檢查,以觀察六個月時CT上的異常情況是否仍然存在或減少,這在其他形式的彌漫性肺泡損傷中是常見的。
“這項研究是現有文獻的重要補充,因為它記錄了大部分嚴重COVID-19感染患者在六個月時仍存在殘留的CT異常。對于臨床醫生來說,了解這種結局與ARDS,使用機械通氣以及急性發作期間CT上的廣泛疾病分別相關是很有幫助的。” Wells小組說。“但是,未來的作品必須探索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淀粉樣蛋白PET腦顯像的操作技術
【科普】醫療照射的正當性判斷,拒絕過度的醫療放射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PET/CT科研成果發表于Scientific Reports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