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核技術到底是什么呢? 為什么一定要應用到食品上呢? 其實核技術的真名叫做“輻照技術”,是食品工業上一種常用的殺菌技術。
是專門為那些沒辦法通過加熱殺菌的食品準備的。主要目的是消毒滅菌,延長食品的貯藏銷售時間。不僅如此,輻照技術還能抑制發芽,延遲成熟。比如說我們常見的市面上的大蒜、土豆,為了防止它們發芽,都會事先使用輻照技術。
為什么輻照技術就能起到這么大的作用呢?
簡單粗暴來講就是,細菌和微生物是有DNA才能夠生長繁殖。而輻照技術會放出射線,這些射線會“無情”地打斷DNA的生長繁殖。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細菌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像是大蒜土豆這些也都會無法繼續生長,起到防止發芽的作用了。
那么就回到了我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經過這個過程的食物,對人體有害嗎?
簡單點想,既然能賣出來,當然是經過檢測合格的,對人體沒有危害。詳細來講,輻照過程中發出的射線量是可控的,且食品不會直接接觸放射源。
(圖源:pexels.com)
這項技術對于我們國家來講已經非常成熟了,所以不用擔心技術上的失誤問題。而且在照過食物、殺死細菌之后,這些射線能量就被消耗掉了,也不用擔心殘留的問題。
大多數學界專家一致認為,絕大部分輻照食品都是安全的!更何況,我們國家對輻照食品一直有非常嚴格的規定,1996年頒布的《輻照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就規定:
輻照食品必須嚴格控制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和限定的劑量標準內。
輻照食品在包裝上必須貼有衛生部統一制定的輻照食品標識。
那該如何區分輻照食品?
日常生活中,輻照技術在食品上的應用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是控制農產品的發芽和腐爛。代表產品為土豆、洋蔥、大蒜、生姜和薯類;
第二是殺蟲、延長貯存期和檢疫。代表產品為谷物、面粉、鮮果和干果;
第三類是針對性滅菌。代表產品為各種肉類、家禽及加工制品、海產品和魚蝦、香料、調味品。
第四類是高劑量徹底滅菌。代表產品是醫院特需病院和宇航員等特種人群需要的無菌食品,日常我們也接觸不到。
經過輻照處理的食品,必須在包裝上標明【輻照食品】四個字,且必須要有下面這個標志。
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享有知情權。大家有權知道這件食品是用什么方式滅菌的,當然也有買和不買的權利啦!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食品被重復輻照,因為大部分的食品都是不允許被重復輻照的。
既然我們生活中這么多食品都是經過輻照的,那是不是寶寶都不能吃了?當然不是!首先,大家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低劑量的輻照無毒無害,是絕對安全的。
(圖源:pexels.com)
其次,經過輻照產品處理的農產品,雖說營養成分會有所流失。但相較于食品在加熱蒸煮或者煎炒時,所引起的營養成分流失,綜合來說輻照產品甚至會更小一些。但是零食的話,無論是不是經過輻照食品加工的,都不建議孩子多吃!
基于果蔬原料的食品3D打印技術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