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中廣核技緊密圍繞A+戰略,全力以赴助力疫情防控,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積極推進產品結構轉型升級,核環保、核醫學取得突破,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2020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2.7億元,同比增長164.04%;每股收益0.2868元,同比增長186.23%。
董事長林堅介紹公司戰略及規劃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中廣核技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疫情防控貢獻核技術力量,有效增強了公眾對核技術應用的認識,為輻照加工業務帶來了新增長與新需求。在去年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公司連夜完成各項電子束輻照實驗,助力工信部出臺《醫用一次性防護服輻射滅菌應急規范(臨時)》,將防疫物資消毒滅菌時間由7至14天縮減至1天以內,并發揮電子束輻照技術優勢,累計為4200萬件防疫物資提供免費輻照滅菌服務,貨值超1.5億元。同時,轉產口罩熔噴PP專用料超2萬噸,有效彌補國內防疫物資市場缺口。
2020年,中廣核技沿著“更美麗、更安全、更健康”的方向勇毅前行,一批高端核技術應用領域的標志性項目取得突破。在新材料業務方面,公司積極推進產品結構轉型升級,高毛利率水平產品不斷推出,板塊整體毛利率同比增長7.30%;在核環保領域,電子束治污技術實現多個示范項目落地。去年6月5日,全球最大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項目在廣東江門建成投運,日處理廢水量最高達3萬噸。在工業廢水治理日趨成熟的條件下,中廣核技推動電子束治污技術往更難處理的醫療污水、醫療固廢、抗生素菌渣、制藥廢水、垃圾滲濾液等應用領域邁進。疫情期間逆行湖北十堰,確保我國首個電子束輻照處理醫療污水示范項目按期投運。同時,位于新疆伊寧的我國首個電子束無害化處理抗生素菌渣示范項目即將投入運行。此外,全球最大電子束處理制藥廢水示范項目進入工程建設階段。在核醫學方面,中廣核技牽手質子治療技術全球領先的比利時IBA公司,引入多室質子治療腫瘤技術設備,進軍核技術應用高端醫療領域,并全面布局醫用同位素相關產業,推進C-13示范項目落地。與此同時,公司在四川綿陽建設醫用同位素生產基地和質子醫療裝備制造基地,攜手綿陽共同打造國內核醫療產業生態圈。在托管業務方面,馬來西亞皇家海關快檢掃描項目順利通過出廠驗收,海外拓展實現新突破;通道式車輛污染檢測儀、門式放射性沾染檢查儀實現產業化;完成車載成像檢查系統樣機研制;CT型物品檢查系統中型樣機通過驗收。
黨委書記、董事、總經理胡冬明介紹公司業務及業績
中廣核技2020年新增有效專利100項,牽頭或參與制訂標準51項,為企業收益增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新材料業務方面,高新材料研究院小試和中試基地正式掛牌;成功開發IXPE項目等28個高分子材料產品;管道專用預浸帶實現產業化。在加速器及其應用方面,公司與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共建“應用加速器技術聯合實驗室”,成立以中科院院士趙紅衛為首的開放式加速器研發制造科創平臺,打造以清華大學核研院副院長王建龍為首的高水平電子束及環境技術應用科研團隊;獲批掛牌成立“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技術(電子束技術環境應用)研發中心”;9MeV加速器數字成像系統通過客戶驗收;《電子束固化關鍵技術研發》通過江蘇省驗收;申報的“電子束輻照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裝備”正式入選《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2020年版)》。下屬達勝公司及受托管理的貝谷公司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互動交流環節
“十四五”期間,中廣核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致力于“核技術讓人類生活更美好”,堅持A+戰略,踐行“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為社會和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日本再為排放核污水入海開脫:否認有害、避談賠償
日本福島核廢水再次“意外泄漏”,核廢水處理為何這么難?
出動100多艘漁船 韓團體示威反對日核污水排海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