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照技術,新時代的安全衛士
食品輻照技術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滅菌保鮮技術,以輻射加工技術為基礎,運用γ射線或高速電子束等電離輻射產生的高能射線對食品進行加工處理,達到殺蟲、殺菌、抑制生理過程、提高食品衛生質量、保持營養品質及風味、延長貨架期的目的。
全球現在有40多個國家批準使用食品輻照殺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1986年批準食品加工商輻照瓜果蔬菜殺菌,1990年批準輻照家禽類肉制品。
肉制品為什么要輻照?
輻照肉品是采用電子光束、伽馬射線或X射線進行輻照處理后的肉制品,雖經輻照處理但不會帶輻射。其原理是通過激化食品中所含的水分子及其它分子,達到有效殺滅食源性致病菌和傳染性寄生蟲,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旋毛蟲、米豬肉(米豬肉:一般指痘豬肉。痘豬肉,又名米豬肉,學名囊蟲豬肉。肉中含有豬絳蟲的幼蟲。人如果吃下未煮熟的痘豬肉,容易得囊蟲病。)等,以減少食源性疾病,延長保質期。與其它殺菌技術相比,輻照肉品的突出特點是:冷滅菌,營養損失小,不改變鮮肉的色香。
肉制品輻照技術在中國的發展與成熟
目前,輻照肉品已在美國、法國等18個國家進入商業銷售。我國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輻照肉品研究。
“九五”以來,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輻照加工研究所跟蹤國際前沿研究,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我國實際,以冷卻肉為突破口,成功解決了早期輻照肉品異味重問題,對屠宰、冷藏、分割包裝、運輸、輻照后冷卻銷售的整個工藝流程進行了系統研究,制定了我國第一個輻照肉類的工藝標準——“冷卻包裝分割豬肉輻照殺菌工藝”,被列入國家標準制定計劃。
肉制品輻照技術的國際標準
據美國食品安全新聞網消息,2012年12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發布兩項條例,擴大了輻照在肉類、禽類產品上的應用。
第一份條例批準輻照用于非冷藏的生肉,在此之前只有冷藏或者冷凍的肉類才能應用輻照殺菌,然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表示,研究發現將輻照用于高溫處理的非冷藏生肉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風險。
第二份條例提高了輻照用于禽肉的劑量,從3.0 kGy提高至4.5 kGy,在此之前已批準4.5 kGy的輻照劑量處理肉類和軟體貝類。
肉制品輻照技術安全嗎?
食品經輻照后,是否具有放射性或毒副作用,營養價值是否受到破壞?
人們對輻照食品心存疑慮,主要是把輻照同原子彈爆炸以及核電站泄漏后產生的放射性沾染聯系在一起了,其實二者存在本質區別。原子彈爆炸后,具有強烈放射性的核物質暴露在大氣中,造成核污染。而輻照采用的是封閉放射源,放射性物質保存在兩層密封不銹鋼外殼內,僅通過伽馬射線殺死細菌和害蟲,不會產生放射性殘留和毒性。
據介紹,國際上關于食品輻照安全性論證和試驗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開始,經過長期的動物試驗和人體試驗證明,在一定劑量照射下的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不產生放射性和有毒物質,對營養價值沒有影響。
另外,專家 指出,每種食品都有不同的輻照劑量標準,只要執行合理的劑量標準,輻照食品中的營養物質幾乎不會受到破壞。在蒸煮、煎炒等烹調過程中極易破壞失效的生育酚和硒,輻照處理后保留率可高達90%以上。
關于雷大輻照
貴州雷大輻照(GUIZHOU RADIAL),全稱貴州雷大輻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15年專業科技團隊的電子加速器輻照中心。
雷大輻照是一家為開創電子加速器規模化輻照應用而誕生的企業,使用自研設備推進輻照中心建設,企業總工程師、研發中心主任分別來自國外著名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博士研究員以及享受國家特貼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擔任,企業崇尚“大道至簡”的創新理念,將現代高科技裝置變為簡單可靠的工業設備,以工業化產品模式提供電子加速器及相關產品和售后服務,成為國內唯一有能力同時研發加速管、電子槍、脈沖調制器、全固態大功率閘流器,高真空部件等核心部件的技術型企業。
基于果蔬原料的食品3D打印技術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