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嗎? 香蕉有放射性。
圖片來源 pexels
香蕉有輻射性這件事,確實是真的,而且還經常有人把這件事拿出來說一說,那香蕉輻射到底是怎么來的,對人體又有什么影響呢?
眾所周知,香蕉是鉀元素含量非常高的食物,大多數鉀元素對人體都是有利的,但在眾多鉀元素中,不可避免地會混進一些跟它長得很像的“壞兄弟”,那就是鉀-40。
什么是鉀-40呢? 鉀-40是鉀-39(正常鉀元素)的同位素。
同位素又是什么呢?我們先一起回顧一下中學知識,化學元素周期表中有很多的元素,每一個元素都含有質子和中子,鉀-39中的數字39,就是它質子數(19)和中子數(20)相加的和。
但質子和中子的地位不一樣,質子那是根正苗紅的“嫡子”,質子數決定了這個元素的性質。對于鉀元素而言,只要你質子數是19,就得管你叫鉀。
與此同時,中子卻比較調皮,有時候會多出一個或少一個。正常鉀元素是鉀-39,鉀-40就是多了一個中子得來的。于是,鉀-39和鉀-40就互相稱呼對方為“同位素”,你可以理解為它們是兄弟。
雖然鉀-40比鉀-39只多了一個小小的中子,但這就讓鉀-40具備了一個驚為天人的技能,那就是輻射。
天然鉀當中約有0.0117%的放射性鉀,鉀-40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長達12億5千萬年(地球壽命為45億年),超過地球壽命的四分之一。
正常而言,物質的半衰期越短,輻射強度越大。含量低,再加上如此漫長的半衰期,就決定了即使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鉀元素,它的放射性依舊很微弱。而且,人體從食物中攝入的鉀-40不會在身體內蓄積,過量的鉀,會通過新陳代謝被排出。
對于香蕉輻射的問題,在物理學界有個專門的名詞,叫“香蕉等效劑量”,目的就是形象地讓人們認識到某處的輻射有多強。蓋革計數器是用于測量電離輻射的經典工具,它的測量單位是西弗。
每吃一根香蕉,就受到約 0.1 微西弗的輻射。想要達到致死劑量,需要2西弗的輻射,大家可以換算一下,如果你想被香蕉輻射致死,就需要吃下2千萬根香蕉。
圖片來源 pexels
所以吃香蕉是安全的。
其實,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就算不吃香蕉,土壤、巖石、空氣和水中都含有一定的輻射。有人測量過,在大太陽底下曬1小時,也會遭受到 0.1~0.2 微西弗的輻射,相當于1~2根香蕉。
有一位叫做Derek Muller 的物理學家,遍訪世界高輻射的地區,來看看這些地區的輻射到底有多少,測量結果顯示:
· 原子彈爆炸70年后的廣島,每小時輻射大概是3根香蕉;
· 居里夫人的實驗室,每小時輻射大概是15根香蕉;
· 美國新墨西哥州的 Trinity 炸彈試驗場,每小時輻射大概是21根香蕉;
· 飛行中的飛機,每小時輻射大概是30根香蕉;
· 在切爾諾貝利附近,每小時輻射大概是50根香蕉;
· 發生過核泄漏的福島,每小時輻射約100根香蕉;
· 普里皮亞特醫院(切爾諾貝利核泄漏后的醫院),每小時輻射約2000根香蕉。
圖片來源 pexels
大家可能看到這些不斷飆升的數字會心有余悸,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安全的國度。但你肯定想不到的是,萬一你有什么頭疼腦熱的進了醫院,醫生給你來個全身大檢查,一次CT的輻射,就高達7000微西弗!
當然,世界上受到輻射最多的既不是福島核電站附近的居民,也不是從事核產業的工人。受到核輻射最多的這群人,他們就在我們身邊,吞云吐霧之間,迎接著意想不到的輻射,沒錯,他們就是——煙民。
因為香煙內具有放射性的釙和鉛,每一位煙民的肺部平均每年會受到160000 微西弗的輻射,而從事輻射相關工作的工人,平均每年也不過受到50000 微西弗的輻射。
看到這里,香蕉總算可以安心吃了,與其圍著看香蕉輻射的熱鬧,不如把煙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