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組織的"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 工作辦公室正式公示了2024年相關擬授獎項目名單。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依托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具備提名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資格,被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代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高榮譽象征。
一影醫療、上海聯影、南昌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同參與的《快速高分辨醫學成像與智能分析技術的自主創新與轉化應用》 項目,憑借其卓越的創新成果與實踐應用價值,在眾多參選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技術發明一等獎。
江蘇一影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聚焦智能化影像設備和相關軟硬件產品的開發及商業化推廣,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數字化手術綜合方案提供商。公司以“+3D”、“+機器人”和“+AI”為戰略規劃,致力于將人工智能應用于醫療影像設備,提供從數字化到智能化的術前-術中-術后整體解決方案。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醫工所、醫學成像科學與技術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胡戰利研究員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大模型的低劑量PET圖像重建技術,在重建過程中高效提取和整合了基礎模型的先驗信息,使低劑量PET重建技術在精度和安全上實現了提升。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是我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唯一以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數學大師、人工智能先驅、我國智能科學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軍人、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先生命名,依托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具備提名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資格,被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代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高榮譽象征。
吳文俊,男,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1949年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獲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而后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A)工作。新中國成立后,吳文俊于1951年回國。他先后在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所、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任職。曾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主任、全國政協常委、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系統所名譽所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名譽理事長。195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0年創建數學機械化研究中心,并任主任。1991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7年5月7日,吳文俊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吳文俊院士研究工作涉及代數拓撲學、代數幾何、博弈論、數學史、數學機械化等眾多學術領域。他在拓撲學的示性類和示嵌類,中國古代數學研究、數學機械化等領域中作出了重要貢獻。著有《可剖形在歐氏空間中的實現問題》、《幾何定理機器證明的基本原理(初等幾何部分)》、A theory of imbedding,immersion, and isotopy of polytopes in an Euclidean space 等。吳文俊院士1956年因在拓撲學中示性類與示嵌類方面的卓越成就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自然科學部分)一等獎(1957),1980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一等獎;1990年獲第三世界科學院數學獎;1993年獲陳嘉庚基金會數理科學獎;1994年獲首屆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杰出科學家獎;1997年因在數學機械化研究方面的開創性貢獻獲法國厄布朗(Herbrand)自動推理杰出成就獎;2000年榮獲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榮獲邵逸夫數學科學獎。201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國際永久編號第7683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吳文俊星”。2019年被授勛首批“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吳文俊院士是我國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的開拓先驅,他是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第四屆和第五屆理事會指導委員會名譽主席、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文俊院士在自動推理、符號計算、拓撲學、中國數學史等研究領域取得了杰出的學術成就:他開辟的數學機械化領域形成了近代數學史上第一個中國原創的學科,他對拓撲學中示性類、示嵌類理論的貢獻是劃時代的,他提出的“吳方法”、“吳公式”在國際學術界廣贏贊譽、影響深遠。吳文俊院士提出的數學機械化和腦力勞動機械化已成為我國和世界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他的數學機械化思想和方法已廣泛應用于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智能CAD、圖像壓縮、機器人、數控技術、模式識別等諸多科學與工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