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關于新型PET示蹤劑18 F-3F4AP的研究成果在《核醫學雜志》上發表,該示蹤劑有望為醫療服務提供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脊髓損傷嚴重程度的手段,進而幫助預測患者的康復潛力。
據悉,18 F-3F4AP示蹤劑能夠更清晰地顯示脊髓中受損的神經纖維,并識別出保持完整的軸突。這一特性使得專家們能夠通過PET成像技術,更準確地評估脊髓損傷的嚴重程度,以及患者是否有恢復活動能力的可能。
波士頓斯波爾丁康復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助理教授Clas Linnman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指出:“脊髓損傷的恢復結果往往難以預測,目前的成像技術并不能總是給出明確的答案。我們的研究正是為了探索PET成像是否能夠檢測受傷脊髓中未受損的神經連接,從而為患者提供更準確的康復預測。”
為了驗證18 F-3F4AP示蹤劑的有效性,研究小組對脊髓挫傷大鼠進行了實驗。在受傷后的第一個月內,大鼠接受了多次PET成像。隨后,將成像結果與大鼠死后脊髓組織的放射自顯影和免疫組織化學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此外,研究團隊還對兩名脊髓損傷嚴重程度不同的人進行了概念驗證分析。
實驗結果顯示,在大鼠研究中,損傷部位的示蹤劑結合率在基線掃描完成七天后增加了兩倍,這一結果得到了尸檢分析的證實。在人類參與者中,示蹤劑同樣表現出區分嚴重脊髓損傷和已實現實質性恢復的不完全損傷的能力。同時,研究小組還觀察到示蹤劑結合的變化與脊髓血流量可能因損傷嚴重程度而異有關。
Clas Linnman博士及其同事認為,這些發現凸顯了分子成像在神經系統損傷和病癥診斷中的巨大潛力。他們表示:“這種新型PET示蹤劑不僅為脊髓損傷患者提供了新的診斷手段,更有望徹底改變我們診斷、監測和了解神經系統疾病的方式。它為分子成像和核醫學的進步鋪平了道路,為未來的神經系統疾病研究和治療提供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