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傳來新進展,其正在開發(fā)的一種新型超導磁體原型被命名為Fusillo,因其獨特的繩狀纏繞和巨型意大利面形狀而備受矚目。這項技術的最初目標是應用于緊湊型粒子加速器,例如CERN實驗ISOLDE的新儲存環(huán),但其潛在的應用前景遠不止于此,還可能對醫(yī)學領域產(chǎn)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強子療法。
Frédéric Garnier 控制將內線圈架插入外線圈架的過程。外線圈架上的凹槽清晰可見,電纜隨后會被送入其中。(圖片:M. Struik/CERN)
強子療法是一種先進的放射療法,通過使用質子束或輕離子照射癌組織,實現(xiàn)對腫瘤的精準打擊。與傳統(tǒng)使用光束的X射線相比,離子束在照射路徑上釋放的能量較少,而在特定點釋放的能量較多,從而能夠減少對腫瘤周圍健康組織的輻射損傷,并允許安全地施用更高劑量,加速腫瘤破壞過程。此外,強子療法對周圍組織的損傷較小,導致毒性率較低,使患者在治療期間和治療后感覺更好。
然而,強子治療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成本高昂,尤其是所需的磁體價格昂貴,且通常需要大電流和氦冷卻等資源。因此,盡管全球已建造超過一百個強子治療設施,但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洲和美國,非洲尚無此類設施,南美洲也僅有一個在建。
CERN開發(fā)的Fusillo磁體有望改變這一現(xiàn)狀。這是一種彎曲傾斜余弦θ (CCCT) 偶極子演示器,具有許多優(yōu)勢:所需電流低得多,成本相對較低,設計簡化,需要的單個部件更少,因此比其他磁體更緊湊。更重要的是,F(xiàn)usillo預計可以通過干冷卻方式冷卻,無需使用液氦,進一步降低了運營成本。
Fusillo的設計基礎是將電纜纏繞成兩個嵌套線圈,線圈沿著所謂的“線圈架”的凹槽傾斜。內線圈與外線圈的傾斜方向相反,共同在管內產(chǎn)生偶極場。為了生產(chǎn)一種可以用低電流供電的磁鐵,CERN團隊決定將多根絕緣電線扭成繩狀,然后纏繞在線圈架上。這種設計使得電流能夠繞線圈運行多圈,從而形成一個可用強度為3特斯拉的電磁鐵,而所需電流量僅為300安培。
自2014年以來,CERN一直在開發(fā)斜余弦-θ (CCT) 概念,并成功應用于高亮度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目前,CERN團隊已經(jīng)花費了大約2.5年的時間建造了一個彎曲的CCT演示器,即Fusillo。建造階段即將結束,新磁鐵的首次全尺寸測試計劃于4月進行。經(jīng)過幾次子尺寸評估后,測試將把磁鐵與模擬結果進行比較,并確定開發(fā)過程的下一步。
預計在未來五年內,類似Fusillo的磁鐵將首先應用于HIE-ISOLDE的新儲存環(huán),然后可能會進一步開發(fā)用于其他應用,包括強子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