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醫療收購諾華分子成像業務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10日,西門子醫療宣布,已完成對諾華公司旗下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 分子成像業務的收購 。后者位于歐洲,生產和銷售用于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診斷的放射性藥物。
2017年,諾華以39億美元收購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以下簡稱“AAA”),是其在放射性配體療法領域的一項重要布局。去年曾有消息稱,諾華掛牌出售旗下AAA公司診斷成像部門的部分資產,以更專注于核心板塊。據《金融時報》8月報道,西門子醫療這項收購費用約為2億歐元(合約16億人民幣),不過最新通稿中未披露具體信息 。
據悉,該交易包括AAA分子成像的制造和分銷網絡,其約420名員工,其已建立的產品組合以及與放射成像開發商的關系。
西門子醫療表示,該交易擴展了其在歐洲的PET放射性藥物生產基地網絡 ,為癌癥、心臟病和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提供支持。
此次收購補充了西門子醫療PETNET Solutions網絡的47個PET放射性藥物,其主要在美國,另外在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德國設有13個生產基地,同時在瑞士開展產品分銷。對于半衰期短的PET放射性藥物來說,接近患者是必不可少的。PETNET Solutions還生產用于創新形式的個性化癌癥治療的診斷試劑。
PETNET Solutions是西門子醫療分子成像業務的一個分支,在全球范圍內提供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放射性藥物。PETNET目前運營了47家配備回旋加速器的放射性藥房,每年向2800多個成像中心提供近160萬劑患者劑量。
“放射制藥行業正處于一個轉折點,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制藥領域的創新,PET是讓患者獲得許多新的癌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資格的途徑 。”西門子醫療分子成像部門負責人Jim Williams表示,“但是,即使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如果不能及時將其提供給患者,也無濟于事。因此,我們很高興能融合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的分子成像能力、一流操作、豐富的核醫學經驗和可靠的記錄。”
PET放射診斷部門,包括上述國家和PETNET Solutions 英國設施提供服務,目前年產值約5億歐元(5.38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在創新示蹤劑發展的推動下將增長兩倍,主要增長動力包括腫瘤、神經病學和心臟病學的第三方示蹤劑。
影像巨頭“戰場”前移
核藥市場迎拐點
近年來,利用放射性核素進行SPECT和PET顯像技術臨床應用已越來越廣泛。
放射性核素掃描是通過注入少量放射性核素以檢測其在整個人體組織中有差別地分布來對骨骼、器官和身體其他部位進行成像的一種方法。據沙利文分析,在技術水平上,SPECT和PET實現了病灶分子水平和精確解剖定位的聯合,加之放射性核素的輔助,能夠進一步無創且準確地生成醫學圖像,從而有效提高病變與鑒別診斷的準確性,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無創且定性價值高等多個優點。
目前,SPECT/PET 等檢驗設備在醫院中逐漸普及,以99mTc為代表的放射性藥物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展現了這一技術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市場潛力。未來隨著SPECT-CT/PET-CT等大型醫療設備配置數量的增加和新的治療類放射性藥物的研發獲批,市場需求將會進一步增大 。
伴隨這一市場的迅速發展,影像巨頭在放射性藥物領域的爭奪也日趨激烈。
就在本月,GE醫療官宣將從住友化學手中收購Nihon Medi-Physics(簡稱“NMP”)剩余50%的股權 ,此次交易預計在2025年初完成。后者在日本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通過收購NMP,GE醫療將提高患者獲得下一代放射性藥物的渠道,從而實現疾病的檢測和診斷,并使NMP成為尋求將新型放射性藥物引入日本和其他亞洲市場的全球創新者的首選合作伙伴。
值得關注是的,GE醫療同樣與諾華公司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就在前不久,GE醫療中國與諾華中國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面向癌癥等重大疾病挑戰,雙方將聚焦放射配體顯像及放射配體療法的創新發展 ,共建分子影像結合放射配體療法的核醫學精準醫療生態圈。
國內市場方面,該領域醫藥與醫療器械的跨界合作頗為緊密。
今年11月,深景醫藥、益諾思生物、夸克醫藥、上海聯影高新研究院宣布成立VIQU核藥CXO聯盟,將打造高效、專業的核藥全鏈條創新服務生態體系。
與全球發達國家相比,國內核醫學檢查滲透率尚小,市場潛力亟待釋放。
數據顯示,中國核醫學年檢查量僅為262萬例,低于日本(1410)和韓國(500)等亞洲國家以及美國(2230)等歐美國家。從每百萬人檢查量來看,中國僅為0.19萬例每百萬人,遠低于亞洲平均水平0.2,僅為美國每百萬人檢查量(6.94)的2.7%。儀器方面,中國PET-CT(MR)總保有量僅為美國的11.9%,每百萬人保有量僅為美國的3%。
總體來看,放射性藥物與成像技術的產業聯動,將成為未來醫藥行業的重要增量市場,巨頭在供應鏈上的爭奪也將更加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