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裝箱后等待X射線處理的冬棗
貯藏了60天的冬棗經過X射線處理后。(圖片均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提供)
輻照作為一種可靠、高效的冷殺菌技術,在保障食品衛生、安全的同時,對其感官和營養品質的損傷較小,已被廣泛應用于食品貯藏加工??捎糜谳椪盏纳渚€主要有鈷60產生的γ射線和電子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X射線等。與鈷源相比,電子束輻照裝置安全、易于操控,輻照快速,自動化程度較高,投資費用低,經濟效益高,且隨著加速器設備的日益完善,該技術在食品保鮮領域的應用日益擴大。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果蔬貯藏與加工團隊成員寇莉萍副教授帶領課題組,與楊凌核盛輻照技術有限公司共同開展“基于電子加速器X射線處理的冬棗物流保鮮技術研究”,系統分析了高能電子束處理、X射線處理、1-MCP(1-甲基環丙烯)處理、模擬汽車振動等對冬棗貯藏品質的影響,形成了電子加速器X射線處理的冬棗貯藏保鮮技術規程。
校企合作建立的適宜規?;a的電子加速器X射線處理技術,有效解決了采后冬棗易轉紅、酒軟、腐爛霉變的技術難題。研究結果顯示:經0.3千戈瑞吸收劑量的X射線處理后冬棗低溫貯藏60天,好果率95%,高于冷藏對照20%;冬棗貨架期從過去的7-9天延長至10-12天。
校企合作研究還進一步揭示了電子加速器X射線處理通過抑制花青素合成關鍵酶活性,降低果膠、纖維素降解,延緩冬棗低溫貯藏過程轉紅,以及常溫貨架期軟化等機理,為冬棗保鮮提供了理論依據。
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食品科學研究所郜海燕研究員擔任組長的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在電子加速器X射線處理冬棗貯藏保鮮技術方面有創新,解決了冬棗采后貯藏期短易變質的難題,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市場潛力巨大。
冬棗生長于淮河秦嶺以北,果實一般在10月份成熟,其維生素C含量豐富。借助設施栽培,冬棗目前可在每年的6到10月份售賣。在我國山東、河北、陜西、河南等廣泛種植,現有種植面積約200萬畝,年產超過500萬噸。因為深受消費者喜愛,冬棗種植面積還在逐年擴大。這項輻照技術創新研究將更好助力冬棗成為鄉村群眾致富的金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