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底全國新冠防疫政策變化以來,全國多地新冠病毒感染者已陸續抗原轉陰,但許多年輕患者仍然感覺心慌、胸痛,結合網絡上轉載的有關“陽轉陰后不要立即運動”、“小心引發病毒性心肌炎”等話題,讓“陽康”后的人們陷入了新一輪的擔憂。感染新冠病毒后會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嗎?除了心肌炎咱們的心臟還會遭受哪些打擊?如果心肌酶、心電圖和超聲都沒有明顯問題,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尋找尋找胸痛的原因?
新冠病毒感染與病毒性心肌炎發病直接相關。2022年3月,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在“成年人新冠感染心血管后遺癥的專家共識決策路徑”中明確新冠感染可引起心肌損傷(1)。有研究統計了美國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診斷心肌炎的患者中,新冠感染患者發生心肌炎的幾率是無新冠感染患者的16倍(2)。大多數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能夠自愈,部分患者病情遷延可能留下心律失常和心臟擴大等后遺癥。此外,新冠病毒感染還與血管內皮損傷密切相關,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柳葉刀.血液學》發文指出:大部分新冠患者,尤其是重癥病人體內,內皮損害是最主要的致病機理(3)。對于輕癥患者,內皮損傷仍然存在,如果心臟冠脈及其細小分支內皮損傷,會導致微小血栓,部分輕癥患者也可能出現胸前區疼痛的心肌缺血癥狀。
那么,在臨床中該如何早期診斷病毒性心肌炎或心臟微血管內皮損傷呢?心電圖、心肌酶、超聲心動圖都是檢測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方法(4)。心臟磁共振除了輔助診斷心肌炎,還有助于排除其他形式的心肌病(5)。目前,心內膜活檢仍是診斷心肌炎的金標準,但屬于有創檢查,實際開展的很少(6)。對于新冠后有胸痛、胸悶不適、懷疑心肌損傷而心電圖和心肌酶譜正常的患者,可以進行核素心肌血流灌注顯像進行輔助診斷。
核醫學的99mTc-MIBI心肌灌注顯像(MPI)通過靜脈注射一種可以被心肌細胞特異性攝取的顯像劑,然后進行ECT斷層顯像,能反映心肌血流灌注情況,特別是微小血管的功能,是評估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由于心肌細胞攝取和清除99mTc-MIBI的能力受到細胞活力和膜完整性的影響,心肌炎的患者也可因局部炎癥和壞死而導致局部心肌攝取核素能力下降,99mTc-MIBI心肌灌注顯像也可顯示心肌細胞受損部位和程度(7)。典型病例見下圖。
99mTc-MIBI心肌灌注顯像能夠提供心肌血流灌注、心肌細胞功能改變的信息,對冠脈微小血管病變和心肌炎的診斷和治療隨訪具有較高的價值。對于新冠感染后心慌、胸痛癥狀明顯,但其他常規檢查方法均沒有陽性發現的患者,MPI有望為查因提供一種靈敏、無創的手段。此外,對于新冠感染心臟遠期損傷及心血管事件預測中,MPI也有值得探索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