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勝利召開之際,2022年10月14-15日,由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核醫學科主辦,四川省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會核醫學專業委員會承辦的首屆天府核醫學與分子影像論壇暨四川省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會第一屆核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及第一次學術會議在成都順利召開。
四川省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會核醫學專委會選舉會議于14日下午率先召開,專委會籌備組組長、四川省人民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張偉教授就專委會的發起背景、組建進展等前期籌備工作做了詳細匯報。大會集中審議了委員候選人的參選資格,并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對委員進行民主投票。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一屆核醫學專委會委員共計71名,其中,四川省人民醫院張偉教授當選為四川省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會第一屆核醫學專委會主任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劉斌教授當選為候任主任委員。并特聘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田蓉教授及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陳躍教授擔任專委會的名譽主任委員。
15日舉行了全天學術會議。四川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王莉教授,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四川省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劉玉萍教授,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林教授,四川省核醫學科質量控制中心主任、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主任陳躍教授,新加坡中央醫院核醫學與分子影像部顏學先教授先后致辭。希望該專委會成立后,要做到講政治、站位高,加強主體意識,勇于擔當社會責任,服務于國家衛生健康事業;要依法建會、依規辦會,發揮行業不可替代的作用價值;要發揮上聯政、企、醫、教等主體單位,下聯業內同行的組織優勢,形成上下融通、聯合互動的工作局面;要敢于推動核醫學行業改革創新,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最終實現專委會的長效規范發展。
學術會議以“核醫學學科建設與思考”、“核醫學診療新技術的研究進展”、“疾病早期診斷與臨床轉化”、“核醫學病案討論”等方面為主軸,特邀北京協和醫院霍力教授及朱朝暉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石洪成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林教授、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陳躍教授、四川省人民醫院肖軍教授等省內外核醫學或精神疾病領域的知名專家,就“建設中國特色國際一流核醫學科”、“核醫學多模態、多靶點、診療一體化技術的臨床轉化”、“超低劑量PET顯像的臨床應用”、“甲亢ATD低劑量長期治療進”、“骨轉移放藥精準靶向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精準診斷”進行專題學術報告。同時,攀枝花市中心醫院何濤教授、南充市中心醫院蒲濤教授、雅安市人民醫院楊福洲教授等,分享了地市州級醫院核醫學科的建設情況及發展經驗。此外,省內各級醫院的青年骨干,圍繞核素藥物的進展與思考、技師隊伍的成長與培養、特殊病例的特點與診斷等熱點內容進行了熱烈的探討。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參會人員無法抵達會議現場,但絲毫不影響廣大核醫學同行的學習熱情,據不完全統計,學術會議線上終端的實時網絡訪問量最高接近3000人。會議結束后,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本次學術報告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對自己本專業領域的知識技術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期望未來專委會能舉辦形式多樣的學習交流活動,以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四川省人民醫院核醫學科為主要發起單位牽頭成立的核醫學專委會,是科室歷史進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本次學術會議的成功舉辦,有力提升了核醫學從業人員的知識儲備和技術能力,擴大了四川省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會核醫學專委會的行業影響力,促進了省內各級醫院核醫學科的健康發展,對推動我省核醫學行業水平邁上新臺階具有重要意義。
四川省人民醫院核醫學科創立于1960年,為我國西南地區最早開展核醫學診治工作的單位之一。六十多年來,經過歷代核醫學人的不懈努力,四川省人民醫院核醫學科逐步發展成為區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核醫學醫療、教學與培訓中心;是四川省醫學會核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為西南地區核醫學發展壯大和人才培養作出了突出貢獻。科室現有工作人員28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17人,初級7人。職工碩博比例占一半以上,逐漸形成以碩博學歷中青年為骨干的團隊。科室占地面積2000余平方米。2004年全省最早開展PET/CT顯像業務。現有西門子PET/CT、GE醫用回旋加速器各1臺,雙探頭SPECT/CT 2臺。設有標準化的核素治療病房(床位10張),雙能X線骨密度儀2臺、甲狀腺攝131碘功能測定儀及13碳/14碳尿素呼氣檢測等各類設施設備。能開展PET/CT全身顯像、131碘甲亢/甲狀腺癌轉移灶、骨密度測量、13碳/14碳尿素呼氣試驗、全身骨顯像、腎動態顯像、碘-125粒子植入治療等常規核醫學診斷、治療項目40余項;是全國開展核醫學診療項目最全的科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