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碘-125粒子的面紗
小王最近因體檢發現肺占位,考慮肺癌可能性大,因為各種原因不能行手術治療,因此,在面臨治療方案的選擇時,小王迷茫了。經過多次轉診,小王來到了核醫學科,醫生發現腫瘤直徑<5cm,綜合考慮小王的全身情況,醫師建議小王行碘-125(碘)粒子植入術。
這下小王更加迷惑了,什么是碘-125粒子植入術?醫生詳細的給小王答疑解惑。
(1)什么是放射性碘-125粒子?
一顆放射性碘-125(I125)粒子的大小僅有4.5mm x 0.8mm,呈圓柱狀(如下圖),表面為鈦合金外殼,在組織間易于滑動,里面塞著吸附碘125粒子的銀棒,能夠釋放γ射線。
(2)為什么放射性碘-125粒子可以治療腫瘤?
臨床醫生通過超聲、CT等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將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腫瘤所在部位(如圖),碘-125粒子繼而釋放γ射線,對腫瘤進行高劑量照射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提高了放療療效,另外,由于碘-125放射性粒子的大部分射線能量均被瘤體及組織所吸收,有效射程為1.7cm,因此減少了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
(3)那些情況可選擇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治療?
(4)放射性碘-125粒子植入術后應該注意的那些事
1)碘-125粒子植入術后短期內可能會出現局部疼痛、皮下氣腫、出血等不良反應,所以術后需要在醫院住院觀察,有不適及時告知值班醫生處理即可。2)碘-125粒子具有少量輻射,需要與兒童、哺乳婦女、孕婦等相對隔離,主要是采用距離防護,即短期內與她們保持1-2米距離,因為距離患者50cm測得的輻射劑量已接近室內天然本底劑量,基本不會對成年人造成明顯損害。若需要與兒童或孕婦接觸,可穿戴隔離鉛衣即可。術后6個月后碘-125基本衰變完,6個月后輻射更低,無需防護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