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漫威迷,那你一定知道綠巨人浩克。物理學家班納博士在一次實驗中受到伽馬炸彈放射線的大量輻射,身體產生變異,后來每當他情緒激動的時候就會變成名為浩克的綠色怪物。
現實生活中,35年前(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現位于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之一,導致2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區域變成放射性核素污染區,超過500萬人受到核輻射影響。
然而核輻射科學技術在能源、醫學、科技以及工農業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人類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社會及經濟效益,然而,大家依然會“談輻色變”,甚至在核醫學科進行檢查或治療的患者,常常會擔心輻射對身體不利,甚至產生不必要的恐慌。
那么,所有的輻射都這么可怕嗎?我們又該怎么防護呢?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輻射。
Q1
我們身邊一直有輻射嗎?
是的
自然界中,任何溫度高于絕對零度 ( -273°C) 的物體都會產生輻射,也就是說一切物體都會產生輻射,以熱輻射或其他諸多形式產生,絕大多數并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所有輻射都有害健康嗎?
不是
依照是否能使物質的原子或分子電離形成帶電粒子(離子和電子)這一標準,輻射可以分為電離/非電離輻射兩類。
非電離輻射能量較低,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我們身邊的手機、電視、微波爐等都會發生,但機體能通過自身的適應機制和代謝過程對此進行修復,正常使用不會影響健康。
電離輻射則包括a粒子、β粒子、質子、中子以及X射線、γ射線等高能電磁波,在足夠強度下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其中粒子三兄弟a、β、γ是電離輻射中經常產生的三種粒子。
1.a粒子質量接近質子質量的4倍,帶正電,速度為光速的十分之一,穿透能力極弱,一張白紙就可以將它們擋住。
2.β粒子質量相當于質子質量的一千八百分之一,帶負電,速度是光速的十分之九,需要厚一些的鋁板才能讓他們停下腳步。
3.γ射線,實際上就是光子,質量極限小,速度為光速,只有站在厚厚的混凝土墻后面才能免受高強度γ輻射的侵襲。
而對于電離輻射而言,我們正常能接受到的劑量還遠遠達不到對人體有害的程度,因此不必過于恐慌。以診治疾病為目的進行的各項放射醫學檢查對患者也是安全的,無需過度恐慌。
Q3
遇到有害輻射怎么辦?
時間 距離 屏蔽
在出現上述標志的地方,我們一定要格外警惕,做好個人防護。
遇到輻射時或預防職業性放射性疾病需做好:
1.時間防護:減少人員在放射場中逗留的時間,使受照劑量控制在適當的水平。
2.距離防護:增加人體與輻射源的距離,如遙控操作或采用適當的工具等。
3.屏蔽防護:在放射源和人之間設置一定的屏蔽體,減少和消除放射對人體的損害。
Q4
平時生活中需注意些什么?
輻射防護Tips:
1.看見有電離輻射警告標志的地方不要亂闖,有電離輻射警告標志的東西不要亂拿。
2.過安檢時,不要心急,不要把手伸進簾子里抓東西。
3.除非必要,盡量避免醫用高輻射劑量檢查。但如果是檢查和治療所必要的,一定要遵醫囑,因為與檢查為治療提供的好處相比,它所帶來的輻射照射危害還是能夠接受的。
4.少吸煙,能夠有效避免釙(Po-210)的內照射,關鍵還能省錢。
5.室內環境經常通風,可有效減少空氣中的放射性氡氣,同時也可以減少甲醛等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傷害。
6.如果你是一名放射性工作人員,一定要嚴格遵守所在單位的輻射防護制度與規定。根據相關資料,大多數輻射事故的發生都是由于工作人員違規操作導致的。
總結
自然界中處處存在輻射,它是人類永遠躲不開也逃不掉的。希望大家能夠對輻射有一個科學的認知,只要遵守防護要求,對輻射無需“談輻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