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研究人員首次在金星白晝面觀測到原子氧
德國研究人員在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說,他們首次在金星白晝面直接觀測到原子氧的存在,而先前只是通過研究金星大氣層中的一些分子等手段間接推斷金星白晝面存在原子氧。
核天體物理|追隨人類探索浩瀚宇宙的腳步
在此基礎上,空間天文學得到了迅速發展,人類可以突破地球大氣層的阻隔,到地球以外觀測天體的紫外線、紅外線、X射線、γ射線等波段。新技術促使地面上的望遠鏡口徑和分辨率不斷提高,這些望遠鏡與空間天文衛星一道,積累了大量的觀測資料,科學家得以發現了活動星系核、伽瑪射線暴、X射線雙星、引力透鏡、暗物質與暗能量等一大批新的現象和天體。
“基于錦屏深地實驗室的核天體物理關鍵科學問題研究”獲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特優”項目
依托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項目團隊在深地復雜環境下強流穩定傳輸、高分辨BGO(鍺酸鉍)探測器、毫安級核反應靶的穩定性等關鍵技術研發中取得突破,自主研制建成了世界最強流深地核天體物理加速器實驗裝置,其束流強度、探測器效率、反應靶曝光量、實驗的靈敏度和能量覆蓋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基于該裝置,團隊開展了多項核天體物理關鍵反應的實驗研究,使伽馬射線天文學反應達到了最高精度、天體物理“圣杯”反應達到了最高靈敏度,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古老恒星中鈣豐度的起源,在核天體物理領域取得重要原創性成果。
“基于SKA先導望遠鏡的宇宙磁場研究”啟動
SKA是國際大科學工程,由政府間國際組織SKA天文臺負責建設運行,澳大利亞、中國、意大利、荷蘭等國家參與建設。宇宙磁場是SKA最初規劃時確定的主要科學方向之一,也是我國SKA科學戰略中的特色研究方向之一。磁場在恒星形成、活動星系核噴流、星系和大尺度結構形成和演化等重要天體物理過程中起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