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究竟是什么?其自身有什么特點,右安門醫院雷霄主任告訴您
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核醫學科主任雷霄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大多數老百姓答不出來,部分醫務人員,也不一定能講清楚個所以然。因為,PET/CT還是比較年輕的醫學檢查“后浪”。
20世紀60年代,放射物理學與醫學的結合,兩個雛形誕生了,一個是X光斷層顯像,一個是核素顯像。
CT是通過發射并采集X射線穿透人體后的信息,轉換成圖像數據,主要觀察的是人體結構;而核素顯像則是采集進入人體的放射性藥物的輻射信息,是將人體細胞、組織、器官的生物學功能以圖像反應出來的工具。
核素顯像PET因為圖像不夠清晰,誕生以來一直不慍不火,這一切,直到1998年,第一臺PET/CT誕生了。
當CT與PET整合在了一起后,將CT的結構學優勢與PET的功能學優勢結合在了一起,在PET敏感發現功能代謝變化病灶的同時,借助CT對病灶進行準確定位、顯示結構及彼鄰關系,大大提高了診斷的敏感性及準確性,起到了1+1>2的作用,開創了分子影像學的新時代。
pet-ct
PET/CT的應用有其自身的特點。
它是一個全身的快速檢查
其它影像學檢查主要是對選定的身體某些特定部位進行掃描,而PET/CT一次注射藥物后,藥物通過代謝分布到全身,可以通過一次掃描獲得全身各部位的PET影像,發現異常代謝的熱點,再結合CT的定位和結構顯示功能,對病變的定位、定性、分期、以及綜合判斷多部位病變的臨床關系都有重要的作用。
PET/CT可以敏感的發現隱匿病灶
根據不同腫瘤及疾病的細胞代謝活躍特征,特定的PET顯像劑能有選擇性地聚集到病變位置,形成圖像上明顯的陽性“熱點”,可以在部分疾病早期尚未產生明顯的解剖結構變化前,就敏感的發現隱匿的病灶并準確定位病灶所在,可以進一步判斷其性質,或者指明對疾病追根述源的思路與方向。
PET/CT的檢查安全無創
因為PET/CT檢查所采用的核素大多數是構成人體生命的基本元素或極為相似的核素,且半衰期很短,而檢查中用于衰減校正及定位的CT掃描為低劑量,一次PET/CT掃描所接受的劑量大約低于一次局部增強CT掃描的劑量,在醫學應用范圍內是安全的;另外檢查僅通過靜脈注射極少量藥物,屬于無創的醫療檢查項目。
雷霄,副主任醫師,現任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核醫學科主任
擔任吳階平醫學基金會核醫學專家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北京市核醫學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專家 委員
北京市癌癥防治學會甲狀腺癌專業委員會 委員
北京醫學會核醫學分會科普學組 副組長
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科普信息組 組員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靶向治療技術分會兒童腫瘤精準治療專委會 秘書長
長期從事核醫學科PET/CT診斷、ECT診斷、核素治療工作;擅長兒童血液系統疾病的PET/CT診斷、心臟ECT多影像融合技術/診斷分析、甲狀腺癌核素治療/診斷、甲狀腺癌慢病管理;擅長于醫學科普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