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共振是什么?
磁共振成像又被稱為核磁共振、核磁、MRI,它是目前臨床上較常使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之一。它主要是利用較強的外部磁場同人體內的氫原子核在特定射頻脈沖作用時所產生的磁共振現象,再運用專業設備成像的一種身體檢查方法。磁共振成像可以應用于人體各個部位的檢查。
二、磁共振用于檢查什么?
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臨床上較常使用的診斷、檢查方法。它主要運用磁共振設備,通過掃描病患不適部位,得到該部位的影像,幫助醫生了解病患檢查部位是不是存在病變以及病變的范圍、程度等,為后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
三、磁共振成像與哪些檢查有類似之處,應該如何選擇?
磁共振成像與CT檢查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可以根據以下優點和缺點進行選擇:相比CT檢查,磁共振成像對于軟組織的成像分辨率較高,但是檢查時間較長,費用較高,且檢查室內需要磁共振兼容,不適用于部分急癥或者搶救病患的檢查;CT檢查時間較短,費用較低,特別適用于急癥和需要搶救的病患。
四、什么情況下需要做磁共振成像?
如果患有以下疾病,可以根據病情在醫生的指導和建議下,選擇做磁共振成像檢查:
1.中樞神經系統
如果患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例如三叉神經瘤、帕金森病、病毒性腦炎、腦膜炎、腦梗死、腦出血、腫瘤、腦積水、顱內感染、腦萎縮、血管畸形、神經痛、面癱等,可以根據醫生的指導和建議選擇做磁共振成像檢查。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該檢查來判斷病患的大腦功能或者測量腦實質體積。
2.五官
如果患有五官部位的疾病,例如五官部位的腫瘤、梅尼埃病、中耳炎、鼻竇炎、扁桃體炎、喉癌、下咽癌、外傷、感染、囊腫、息肉、頸部淋巴結腫大、視力障礙等。
3.消化系統
如果患有消化系統疾病,例如消化系統腫瘤、結石、食管炎、胃炎、腸炎、胃潰瘍、膽囊炎、胰腺炎等。
4.呼吸系統
除了中央型肺癌和縱隔腫瘤,一般來說,呼吸系統疾病不適用于常規磁共振檢查。
5.泌尿生殖系統
如果患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例如泌尿生殖系統腫瘤、輸尿管梗阻、尿道炎、宮頸炎、盆腔積液、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腹盆腔淋巴結腫大等。
6.運動系統
如果患有運動系統疾病,例如腫瘤、骨折、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椎間盤膨出、先天畸形、外傷、退行性病變、感染等。
7.心血管系統
如果患有心血管系統疾病,例如先天性心臟病、腫瘤、冠心病、心肌病、動脈炎、血栓等。
五、假關節能做磁共振檢查嗎?
不能,如果患者有心臟的起搏器或者有胰島素泵、手術夾、動脈瘤的支架、假關節等,假牙、體內有金屬的避孕環、鋼釘、鋼板的病患都是不能做磁共振檢查的,會導致病患受傷。
六、做磁共振檢查需要注意哪些?
1.嚴禁將金屬物帶進檢查室
核磁共振儀始終存在強磁場,特別是病患所在的中心區域。核磁共振儀本身就相當于一塊巨型磁鐵,舉個例子來看一看這個強磁場的吸引力究竟有多強:如果將一把扳手靠近核磁共振儀,可產生兩百公斤的吸引力,再靠近甚至可以產生五百公斤的吸引力。鐵磁性的物體受到這么大的吸引力,會像炮彈一樣飛向病患所在的核磁共振儀,后果將不堪設想。所以,嚴禁金屬物進入磁共振室,如平車、輪椅、發卡、硬幣、別針、手機、鑰匙、銀行卡、手表、首飾、假牙、假發、助聽器等嚴禁進入磁共振室。
2.發燒者不適合做核磁
這是因為病患在檢查過程中體溫會升高1℃左右,所以高熱者不適合做磁共振檢查(高熱在臨床上一般指口腔溫度39.1~41.0℃)。
3.有幽閉恐懼癥不適合核磁
病患在檢查過程中會處在狹小的空間內,所以,幽閉恐懼癥者不適合做磁共振檢查。
4.準媽媽不適合做核磁
孕早期接受磁共振檢查的安全性證據還不足,國家尚未批準,所以懷孕三個月以內者不適合做磁共振檢查。
5.有紋身者需提前向醫務人員說明
這是因為紋身中的有些顏料會在磁場中加熱,引起皮膚刺激感甚至灼傷。所以,如果有紋身者,檢查前要告知醫務人員,檢查中有刺激感,應立即按壓報警器讓醫務人員停止檢查。
6.不要化妝
這是因為有些化妝品中含有金屬,會在磁場中發生反應,影響圖像質量。所以,檢查當天不要化妝,包括指甲油、防曬霜,最好發蠟等護發用品也不要使用。
除此之外,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鈦、鈦合金、鈷鉻鎳合金、鎳鈷鉻鉬合金、鎳鈦合金等材質在醫療領域廣泛應用,如果有這些磁共振檢查能兼容的材質可以特殊說明。
如果不符合磁共振檢查的檢查要求,不必擔心,磁共振檢查并非唯一的影像診斷方法,可以選擇做CT或B超等替代檢查。
安全無小事,在關乎生命安全的問題上,千萬不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