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劍橋大學R. A. I. Bethlehem等研究人員合作繪制出人類生命周期中的大腦圖表。這一研究成果于2022年4月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
研究人員組裝了一個互動的開放資源,用于衡量來自任何當前或未來的核磁共振數據樣本的大腦形態。其目標是將這些參考圖表建立在現有的最大和最全面的數據集上,并承認由于核磁共振研究相對于全球人口多樣性的已知偏差而產生的局限性,研究人員匯總了100多項主要研究中的123,984張核磁共振掃描,這些掃描來自受孕后115天到100歲的101,457名參與者。核磁共振成像指標通過百分位數來量化,相對于大腦結構變化的非線性軌跡,以及變化率,在整個生命周期內。
腦圖確定了以前沒有報道的神經發育里程碑,顯示了個人在縱向評估中的高度穩定性,并顯示了對主要研究之間的技術和方法差異的穩健性。與非中心化的MRI表型相比,百分位數顯示出更高的遺傳性,并提供了非典型大腦結構的標準化測量,揭示了跨神經和精神疾病的神經解剖學變化模式。總之,腦圖表是以多種常用神經影像表型的規范軌跡為基準,對個體變異進行穩健量化的重要步驟。
據悉,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神經影像學已經成為人類大腦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中無處不在的工具。然而,目前沒有參考標準來量化神經影像指標隨時間變化的個體差異,這與身高和體重等人體測量特征的生長圖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