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爾良消息,早期臨床試驗結(jié)果顯示,兩種靶向癌癥DNA損傷反應(yīng)(DDR)通路的藥物——ATR抑制劑elimusertib和PARP抑制劑AZD5305——在治療晚期實體瘤患者時是安全且有益的。首席研究員Timothy Yap, M.B.B.S,博士,研究性癌癥治療學(xué)副教授,今天在美國癌癥研究協(xié)會(AACR) 2022年年會上介紹了來自試驗的新數(shù)據(jù)。
“DDR組織了一個復(fù)雜的機制網(wǎng)絡(luò),可以檢測和修復(fù)DNA損傷,比如雙鏈斷裂和復(fù)制壓力,”Yap解釋說。然而,當DDR缺陷發(fā)生時,它會促進不受控制的癌細胞生長,并使細胞逃避凋亡。研究表明,parp1選擇性和ATR抑制劑,可以阻斷DDR信號通路的兩個關(guān)鍵介質(zhì),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藥物,為DDR通路中存在合成致命基因組改變的癌癥患者提供了巨大的治療潛力。”
ATR抑制劑的擴展試驗顯示了對DDR缺陷令人鼓舞的臨床活性(摘要CT006)
在一項Ib期擴展試驗中,elimusertib——一種強效、高選擇性的ATR抑制劑——對一系列?晚期實體瘤顯示出有希望的抗腫瘤活性,這些實體瘤具有不同的假定的有害DDR改變。
ATR是DDR網(wǎng)絡(lu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DNA損傷或復(fù)制應(yīng)激激活。Yap解釋說,通過與ATR結(jié)合并阻斷ATR介導(dǎo)的信號轉(zhuǎn)導(dǎo),ATR抑制劑可以阻止DNA損傷檢查點的激活,破壞DNA損傷修復(fù)并停止腫瘤細胞的生長。
在這項研究中,143名晚期實體腫瘤的患者有不同的假定的有害的DDR變化——包括45婦科癌癥,24結(jié)腸直腸癌,乳腺癌her2陰性?19日19 castration-resistant前列腺癌和36個先進的癌癥與損失的替代DDR蛋白質(zhì)ATM -收到至少一個劑量的elimusertib。32名ATM蛋白丟失和/或突變的患者被納入該研究的劑量遞增組。
最常見的藥物相關(guān)級≥3級治療緊急不良事件(TEAEs)為血液學(xué),包括貧血(65.7%)和中性粒細胞減少(47.6%)。總的來說,這些血液學(xué)teae是可逆的,可通過劑量中斷或減少和支持措施進行管理,很少導(dǎo)致永久停藥。另一種治療方案,3天休息11天,也在研究中,這可能會降低血液學(xué)事件的風(fēng)險,并提供一個潛在的替代方案,在未來的研究中進一步評估elimusertib。
在增加劑量的3天、4天后,在大約35%的患者中,Elimusertib獲得了至少16周的疾病控制的臨床效益,并在各種癌癥類型中觀察到持久的客觀反應(yīng)。結(jié)果顯示,在27.8%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包括那些對鉑類藥物耐藥的患者和那些以前接受過PARP抑制劑治療的患者,持續(xù)的臨床獲益超過6個月。在ATM丟失的患者中,最佳的總緩解包括RECIST部分緩解(8.9%)和RECIST穩(wěn)定(55.9%),持久的臨床獲益(26.5%)持續(xù)>6個月。
“我們在ATM改變和BRCA1和BRCA2缺陷患者中觀察到持久的反應(yīng)和長期的穩(wěn)定疾病,包括以前接受PARP抑制劑治療的患者,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更好地識別分子生物標志物,以預(yù)測哪些患者最有可能從elimusertib單藥治療中受益。”Yap說。合理的聯(lián)合研究也在進行中,研究elimusertib與PARP抑制劑niraparib和PD-1抑制劑pembrolizumab的聯(lián)合應(yīng)用。”
此次審判得到了拜耳公司的支持。一份完整的共同作者名單和他們的披露可以在這里找到。
新一代parp1選擇性抑制劑具有良好的臨床活性和安全性(摘要CT007)
I/IIa期PETRA試驗結(jié)果顯示,AZD5305是一種強效、高選擇性的下一代PARP1抑制劑和誘捕器,具有最大的靶向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臨床活性。與第一代PARP抑制劑相比,靶向治療顯著改善了藥代動力學(xué)和以上靶點的暴露。
除了阻斷PARP酶活性,第一代PARP抑制劑捕獲PARP1和PARP2——兩種激活DDR通路的修復(fù)蛋白——到DNA損傷部位,阻止DNA修復(fù),并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在同源重組修復(fù)(HRR)缺陷的癌癥中,只有抑制和捕獲PARP1才能產(chǎn)生合成的致命性。
Yap說:“與第一代PARP1/2雙抑制劑相比,通過選擇性抑制和捕獲PARP1, AZD5305在選擇性腫瘤和分子亞型中獲得了更大的抗腫瘤療效,更持久的靶點抑制和優(yōu)越的耐受性。”“AZD5305令人興奮的試驗結(jié)果表明,我們可以在第一代PARP抑制劑成功的基礎(chǔ)上,為這一創(chuàng)新策略提供重要的臨床概念證明。AZD5305能夠顯著提高安全性、藥代動力學(xué)、藥效學(xué)以及在不同分子驅(qū)動癌癥患者中的療效前景。”
在這項史無前例的人體試驗中,研究人員招募并治療了61名攜帶BRCA1/2、PALB2或RAD51C/D?突變的晚期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或胰腺癌患者。
在40名可評估的患者中,10名患者在劑量、腫瘤類型和突變類型上實現(xiàn)了RECIST部分緩解,11名患者實現(xiàn)了RECIST穩(wěn)定疾病,且與先前使用PARP抑制劑無關(guān)。
不考慮因果關(guān)系,最常見的TEAE≥3級是貧血(14.8%),其次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癥(6.6%)和血小板減少癥(3.3%)。只有2名患者(3.3%)在出現(xiàn)治療相關(guān)的3級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和1級血小板減少癥后需要減少劑量。在數(shù)據(jù)截止時,無劑量限制毒性、治療相關(guān)的嚴重不良事件或治療中斷。總的來說,與第一代PARP抑制劑相比,AZD5305耐受性良好,惡心率和血液毒性低。
通過對多聚adp -核糖基化(PARylation)的抑制,該藥物在所有劑量水平上都實現(xiàn)了強勁和持久的藥效作用靶點接觸,這表明AZD5305導(dǎo)致了至少90%的最大靶點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