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主席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孟杰教授在研討會上致辭
會議現場
線上交流
本屆研討會上,來自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香港大學、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等十六家DRHBc質量表合作組(DRHBc Mass Table Collaboration)成員單位的學者逐一介紹了所在研究團隊的最新進展。其中,北京大學物理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張開元和2018級博士研究生潘琮分別作了題為“DRHBc質量表概覽:偶偶核”(Overview of DRHBc Mass Table: even-even nuclei)和“奇-A和奇奇核的DRHBc計算”(DRHBc Calculations for Odd-A and Odd-odd Nuclei)的主旨報告,概述了DRHBc理論對偶偶原子核質量的研究成果,介紹了奇-A和奇奇原子核的DRHBc理論計算中所面臨的困難以及提出的解決方案。
本屆研討會共50人注冊,韓方代表13人。參會代表積極討論,為質量表合作組的未來研究提供了寶貴建議,表達了對線下舉辦第五屆研討會的期待。本屆研討會對基于相對論多體理論構建高精度原子核質量表,促進成員單位之間的合作交流、計算資源共享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重元素起源是21世紀物理和天文學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由于天體核合成路徑上涉及大量未知的原子核,因此探索和研究天體核合成過程和重元素起源必須依賴可靠的原子核理論模型。基于密度泛函理論思想發展起來的形變相對論連續譜理論,自洽統一地考慮了原子核的形變、對關聯和連續譜效應,對于探索核素版圖的極限和研究重元素起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2018年12月,由北京大學發起,聯合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香港大學等16家國內外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DRHBc質量表合作組(DRHBc Mass Table Collaboration),旨在建立微觀的高精度原子核相對論質量表;合作組定期舉辦線上討論會(已進行34次),并根據實際需要組織召開研討會。本屆研討會是第四屆,前三屆分別于2018年12月、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韓國大田&首爾(線下)、中國北京(線下)和韓國釜山(線上、線下結合)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