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輻照血主要是指經過一定劑量的放射線(γ射線、X射線)照射處理的全血或成分血。γ射線的放射源一般是放射性同位素銫-137(137Cs)或鈷-60(60Co)。
二、輻照劑量
我站自2012年開始,先后購置了60Co血液輻照儀、X射線血液輻照儀,采用25~30戈瑞(Gy)的照射劑量對血液制品進行輻照。
三、血液輻照原理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37Cs或60Co)衰變中產生射線,以電子粒子或次級電子的形式所致電離輻射作用,具有敏捷、快速地穿透有核細胞,直接損傷細胞核的DNA或間接依靠產生離子或自由基的生物損傷作用。高劑量放射性同位素可使細胞核DNA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并干涉其正常修復過程,造成淋巴細胞喪失有絲分裂的活性和停止增殖。另外γ射線還可以干擾細菌的DNA復制,導致細菌死亡。同時,不同的病毒對射線敏感性不同,滅活病毒的效果隨照射劑量增強而增強。也就是說應用適當劑量的γ射線照射,具有殺菌、滅活淋巴細胞和病毒的多重功效。輻射作用只發生于輻照的瞬間。在輻照完成后這種殺傷作用就不存在了,輻照后的血液及成分并沒有放射活性。因此輻照血液輸給受血者無任何放射殺傷作用。經研究表明,血液輻照只滅活淋巴細胞,其他細胞的功能和活力不受影響。
四、血液輻照目的
血液輻照的目的是預防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由于輻照血液中淋巴細胞被滅活,輸入受血者體內后喪失了植活及分化増殖能力,是目前預防TA-GVHD的唯一有效可靠的方法。
五、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相關知識
絕對與TA-GVHD相關 |
相對與TA-GVHD相關 |
骨髓或外周血干細胞移植(自體、異體) |
惡性淋巴系統疾病患者 |
輸入Ⅰ、Ⅱ級親屬血液的患者 |
惡性T淋巴細胞疾病患者 |
接受HLA相配合血小板的患者 |
B淋巴細胞惡性腫瘤化療后造成白細胞<0.5×109/L的患者 |
Hodgkin,s病的患者 |
淋巴惡性腫瘤患者 |
再生障礙性貧血(接受免抑制治療的患者) |
急、慢性髓系白血病任何高劑量化、放療白細胞<0.5×109/L的患者 |
早產或低體重新生兒(<1500g) |
惡性腫瘤長期接受類固醇治療的患者 |
宮內輸血或新生兒換血患者 |
|
先天性細胞免疫缺陷疾病患者 |
|
接受嘌呤類和免疫抑制聯合治療的患者 |
|
粒細胞輸血患者 |
|
嚴重的免疫缺乏癥(SCID) |
3、TA-GVHD的主要臨床特征
TA-GWHD是一種免疫反應異常的全身性疾病,臨床表現復雜,癥狀不典型,易與藥物和化、放療副作用相混淆。常發生于輸血后2~30天,平均21天。早期癥狀為發熱、皮膚出現紅斑或細小斑丘疹,逐漸向全身蔓延,可累及遠端肢體,嚴重者出現紅皮病、水泡和皮膚剝脫。相繼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及肝炎等。多數患者伴骨髓衰竭所致全血細胞減少。多數TA-GHD患者迅速致死,一般在癥狀出現后1~3周,通常由于感染造成死亡,死亡率>90%。
4、TA-GVHD發生率
(1)一般受血者:0.01%~0.1%(日本1/874:美國/7174加拿大1/1664:德國1/3144)(2)惡性淋巴瘤病人:0.1%~2.0%(3)強化療后15%~20%(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1995年報告)(4)成人心臟手術病人:0.28%(4/1439)(日本Nagoya大學,回顧性調查,Transfusion 1998, 38: 117)(5)放化療免疫功能低下血液病患者中:2%(4/200)(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血液學雜志2000,13:153-155)
六、TA-GVHD發生的三個因素
1、受體的免疫狀態
幾乎所有國外報道都普遍認為TA-GVHD均發生于任何因素所致免疫系統嚴重缺陷的受血者。主要是受血者先天性或繼發性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損,沒有能力清除輸入體內血液中的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細胞,從而使其在體內植活、增殖。植活的細胞將受者的組織器官識別為非己物質,并作為靶目標進行免疫攻擊和破壞。較常見于:(1)嚴重型免疫聯合缺陷病;(2)5'-核苷酸缺陷病;(3)胸腺發育不良癥等原發性免疫缺陷狀態;(4)早產兒或新生兒實施過宮內輸血或新生兒換血或輸血者;(5)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慢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6)各種實體腫瘤的放療或(和)化療后;(7)造血干細胞移植等繼發性免疫抑制狀態。
2、供、受體之間的組織相容性(HLA抗原性)
研究表明在無免疫力和有免疫力的受血者中,TA-GVHD發生與人類HLA單倍型基因有密切關系。一級親屬間(父母與子女)輸血合并TA-GVHD的預測危險性較非親屬間輸血,在美國人群中高12倍,徳國人高18倍,日本人則高21倍。可能是由于HLA雜合子的受血者接受了與其HLA單倍型基因完全相同的純合子供血者的血液后,輸血后受血者的淋巴細胞不能識別供血者的淋巴細胞,誤認為是自身細胞而不予以排斥,但供血者的淋巴細胞可識別受血者的淋巴細胞,認為是非自身細胞而予以排斥,也就導致TA-GVHD。
3、輸入血液中含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細胞
輸入異基因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細胞數多少與TA-GVHD發病及嚴重程度有密切相關性。研究表明引起TA-GVHD的受體輸入淋巴細胞數量應>107/Kg,如<105/Kg則引起TA-GVHD的可能性不大。輸入供體的淋巴細胞數量越多其病情越嚴重,死亡率也就越高。引起TA-GVHD常見的是全血(新鮮)、白細胞(粒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新鮮冰凍血漿、冷沉淀及冰凍解凍去甘油紅細胞因制備凍融過程可能無完整的淋巴細胞,不會導致TA-GHD。
七、TA-GVHD治療與預防
TA-GVHD治療效果極差,可以采用高劑量類固醇治療,但其效果并未被證實。其它試驗性治療硫磺嘌呤、甲氨喋呤和抗胸腺細胞球蛋白等,但沒有一種藥物有顯著療效。其它處理涉及到對全血細胞下降的一些支持性療法,如抗生素、抗霉菌藥物和一些血液制品。盡管采取積極治療措施,但不能降低其死亡率,由此可見本病的預防極為重要,預防的主要方法:
1、嚴格掌握輸血適應證,加強成分輸血。臨床醫務人員必須認識到輸血的危險性,尤其是對TA-GVHD高危患者,在輸血危險性與可能取得的治療效果之間作認真評估,對無適應證患者堅決不予輸血。尤其應盡量避免親屬之間的輸血,避免輸新鮮的血液,濾除白細胞。治療性輸血應結合患者病情予以相應的成分輸血,如輸注紅細胞懸液、血小板、血漿等,避免輸注全血。
2、過濾去除淋巴細胞。雖然濾除白細胞可以減少TA-GVHD的發生,但不能完全杜絕TA-GVHD。
3、對組織相容性復合體抗原進行修飾。
4、血制品的照射。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輸血前應用γ射線進行血制品照射。由于輻照血液中淋巴細胞被滅活,輸入受血者體內后喪失了增殖能力,是目前預防TA-GVHD的唯一有效可靠的方法。高危人群必須輸注經輻照后的血液。
八、輻照血適應證
1、美國血庫聯合會標準委員會確定了必須接受輻照血的標準(1996年制定)
(1)對胎兒進行子宮內輸血;
(2)有選擇性的免疫功能不全或免疫損害的受血者;
(3)獻血者與受血者有血緣關系;
(4)受血者曾接受過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細胞移植;
(5)HLA配合或血小板配合的血小板受血者。
2、日本輸血學會、紅十字會的血液輻照準則(1999年制定)
(1)心血管外科手術;
(2)癌切除外科手術;
(3)先天性免疫缺陷;
(4)造血干細胞移植;
(5)胎兒;
(6)新生兒;
(7)因接受臟器移植免疫系統功能低下;
(8)老人;
(9)大出血、嚴重外傷。
九、輻照血國內外使用情況
美國20年前已開始推廣輻照血,約10%的血液經照射后使用。日本自1998年起全面推廣,目前95%以上的血液進行照射。在一般輸血中,只要供者與受者有血緣關系的情況,以及存在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在國外輻照血已作為常規輸注。我國衛生部已在2000年新修訂的血站基本標準中,將血液輻照儀列為血液中心的必須設備。1999年北京市血液中心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血液輻照技術,江蘇省血液中心、常州市中心血站在省內也相繼開展了輻照血液工作,我站根據臨床需要于2012年9月開始,先后購置了60Co血液輻照儀、X射線血液輻照儀,并向臨床提供了輻照血液。
十、輻照血品種
血液輻照的范圍:對TA-GVHD高危人群所輸注的全血、紅細胞、血小板、粒細胞。目前我站向臨床供應的輻照血品種有:輻照懸浮少白細胞紅細胞、輻照洗滌紅細胞、輻照單采血小板、輻照全血。
十一、輻照時間及保存時間
懸浮少白細胞紅細胞、洗滌紅細胞、全血輻照時間:自血液采集之日起14天內均可輻照。輻照懸浮少白細胞紅細胞、輻照全血保存期:輻照后14天。輻照洗滌紅細胞保存期:與洗滌紅細胞相同。血小板、粒細胞:貯存期內均可輻照,輻照后保存期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