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管理干部學院院長陳暉簽署協議
格羅西總干事在維也納的儀式現場授予了中國海關輻射探測培訓中心“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安保一線官員能力建設協作中心”牌匾,并由王群大使代表我方接受牌匾。
2016年4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上提出:“中國將構建核安全能力建設網絡。我們將利用國家核安全示范中心、中國海關輻射探測培訓中心等現有平臺,開展核安全從業人員培訓、核安全技術演練和交流等活動。我們歡迎亞太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參與相關項目,并將同國際原子能機構等保持緊密合作。”
近年來,中國海關輻射探測培訓中心始終堅持以習近平主席在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工作指引,在海關總署的大力支持下,鍥而不合、一以貫之地開展科研、教研等核心能力建設,不斷深化海關國際合作,積極參與IAEA合作框架下的課題研究、培訓研討、技術交流等活動,自身能力和所開展的工作逐漸贏得了IAEA的高度認可,已于2019年成功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安保培訓與支持中心網絡(NSSC)。此次“核安保一線官員能力建設協作中心”的設立,再次體現了中國海關的務實作風。
設在中國海關管理干部學院的培訓中心,是中國海關與美國能源部合作,為防范核及其他放射性物質非法販運而共同建立的面向亞太地區的“區域性”培訓中心。自2012年9月24日啟用以來,已舉辦各類國際、國內研討會、培訓班175期,培訓國內外海關關員6339人次;并先后攜帶培訓設備赴滿洲里、延吉、丹東、二連浩特、霍爾果斯、喀什、昆明、黃埔、汕頭、深圳、南寧等海關實施“送教到基層”工作,有效促進了中國海關防范核及其他放射性物質非法販運能力的提升。同時,培訓中心不斷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除國際原子能機構之外,還長期與世界海關組織、美國能源部及下屬國家實驗室、俄羅斯海關學院符拉迪沃斯托克分院可裂變物質和放射性物質海關監管訓練中心、荷蘭海關等相關國家機構、科研院所保持緊密合作,自身對外影響逐步擴大。
據培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與IAEA的深度合作,不僅開拓了中國海關國際合作的新領域,進一步擴大了中國海關的國際影響,而且更為中國海關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三智”合作、深化海關貿易安全與通關便利化合作等提供新助力,為中國海關更好地服務國家外交大局和促進對外開放提供了新渠道。下一步,培訓中心將在核安保一線官員能力建設方面進行更多探索,為應對國際貿易安全和便利化挑戰、促進國際核安保能力提升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國際原子能機構是一個同聯合國建立聯系,并由世界各國政府在促進核領域進行科學技術合作的國際機構,致力于核科學技術的安全、可靠及和平利用,為國際和平與安全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作貢獻。其“協作中心計劃”是IAEA為推動核技術應用發展而建立。該計劃通過指定符合條件的成員國有關機構、部門或其下設實驗室作為合作伙伴,支持和協助IAEA開展相應的培訓、交流和技術研發工作。同時,IAEA也為加入方提供必要的活動資源和多邊國際交流平臺,促進加入方自身的核技術應用能力建設。截至目前,已有美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33個國家的46家研究及技術機構被指定為IAEA協作中心,合作內容涉及環境保護、食品與農業、人體健康、水資源、放射性同位素生產和輻照技術、核科學、核安保、核能開發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