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意外發(fā)現(xiàn)當一束高能量的電子撞擊在一塊金屬靶時,可以產(chǎn)生一種看不見的光能夠讓膠片曝光,他將這種看不見的光命名為X射線(意為“未知的射線”),而這種通過加速電子撞擊金屬靶產(chǎn)生X射線的管狀裝置也被稱為X射線管。時至今日,作為一種便于人工調控的X射線源,X射線管在醫(yī)學疾病診斷、工業(yè)無損檢測、材料結構分析、公共安全保障等眾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一個常見的X射線管如下圖所示。
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1. 工作原理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X射線管的基本工作原理。這是一張X射線管的簡化結構圖,它由以下幾個主要部分組成:
(1) 高壓電源:提供數(shù)十至數(shù)百千伏直流電壓加速電子,并向電子槍提供低壓加熱電流
(2) 電子槍:連接陰極(負極),通常通過加熱鎢絲來發(fā)射電子(熱陰極),也有不通過加熱的方式發(fā)射電子(冷陰極)
(3) 金屬靶:連接陽極(正極),一般材料是能耐高溫的鎢,連上導熱性強的銅塊(固定靶)或鉬棒(轉動靶,如圖所示)
(4) 真空管:密封玻璃管,為電子束和電子槍/金屬靶維持真空環(huán)境
(5) 防護套:屏蔽除底部出射窗口可以射出的X射線,并提供向外界散熱和電絕緣(比如內部充滿不導電的油將熱量循環(huán)排出)
當控制系統(tǒng)發(fā)出一個“曝光”信號時,高壓電路連通,金屬靶上被施加的正極電勢吸引并加速電子槍里的自由電子從而產(chǎn)生高能電子束,電子槍頭一般設計成杯型結構以用于聚焦電子束,在撞擊金屬靶后,電子束的一小部分動能(約1%)轉化成X射線,而其余大部分動能(約99%)則轉化為熱量,失去動能的電子則被金屬靶吸收并流向電源正極,而X射線則從靶表面射出。X射線管在設計上需要充分考慮金屬靶和整個防護套的散熱能力,有限的散熱設計將直接限制X射線的曝光強度和頻率,一種常見的設計是使用轉動的盤狀金屬靶將熱量分散,在管外使用電絕緣的油吸收熱量再循環(huán)到外界,電子槍組件和金屬靶及轉動部分都需要置于真空環(huán)境中以避免空氣對鎢絲和靶的高溫氧化反應。
2. 主要參數(shù)指標
根據(jù)應用場景的不同,X射線管會有相應不同的設計,下面介紹一下X射線管的主要設計參數(shù),包括管電壓,源焦點大小,管功率,視野放大率等。
· 管電壓即陽極金屬靶和陰極電子槍之間的電勢差,它決定了X射線的能量,能量越高,X射線穿透物體的能力就越強,同時越高的管電壓能提高產(chǎn)生X射線的效率,但當X射線用于檢測成像時,圖像對比度會隨著X射線能量的提高而降低,一般檢測小尺寸物體使用低電壓(比如30到160千伏),檢測大尺寸及高密度的金屬物體使用高電壓(比如225到450千伏)。
· 源焦點大小對應于電子束聚焦在靶上的面積,也是發(fā)射X射線的“光源”大小,它是決定成像分辨率的最重要參數(shù),當我們對成像分辨率的要求越高,比如探測電路板上細小的缺陷時,所需要的源焦點就越小,在上圖中金屬靶有一個傾斜的角度,這種設計可以大大減小源焦點在下方視角的有效大小。
· 管功率決定了曝光時管內流過的電流大小,功率越大,相同曝光時間里所產(chǎn)生的X射線強度就越大,但同樣產(chǎn)生的熱量也越多,當源焦點很小時,瞬間產(chǎn)生的熱量如果過高,焦點區(qū)域的靶材會因瞬間上升的溫度而熔化甚至汽化,因此可用的最大管功率受限于源焦點的大小,焦點越小,可用的管功率就越低,另外金屬靶及管的整體散熱效率也影響可用管功率的大小。
· 視野放大就像拿放大鏡“透視”物體局部的細節(jié),盡管這和整個成像系統(tǒng)有關,X射線管的設計對視野放大率有著直接的影響,為了放大視場中的某個局部,通常可以通過縮短物體與X光源之間的距離增加幾何放大率,源焦點到出射窗口的距離越近,允許的物體與X光源距離越近,則可以達到的幾何放大率就越大。
另外靶材料的選擇也是重要的設計考量,比如K-線X光成像使用鉬或銠等其他金屬作為靶材。
3. 高分辨率的實現(xiàn)
在工業(yè)無損檢測中,有許多應用場合對成像的分辨率要求越來越高,前面說到越高的分辨率要求越小的X光源焦點,前述的基于傳統(tǒng)X射線管的設計最小焦點只能做到幾百微米,很難滿足檢測具有細微結構的物體比如電子電路板這類的應用要求,而能勝任這類要求的叫做微焦點X射線管,它們的源焦點大小通常在50微米以下,最小可以達到1微米甚至幾百納米。下圖是一張微焦點X射線管的截面圖:
可以看到,在陰極電子槍和陽極靶之間,增加了用于聚焦電子束的線圈,通入線圈的電流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管電壓功率進行調整以達到精確控制和聚焦電子束的目的,配合電子槍中更小的電子源(燈絲),可以使得電子束撞擊靶時聚焦在小于50微米的焦點上。
同時,在結構上微焦點X射線管分為開管和閉管。開管被設計成易于拆卸的拼裝組合,方便更換電子槍的燈絲或其他使用壽命有限的部件,中間細長的管腔連接到一個高性能的真空泵,在打開關閉后,真空泵可以在幾分鐘內制造高度的真空環(huán)境。相比之下,閉管X射線管一般是一次性封裝在真空玻璃管中,不易于更換內部損壞的部件。
另外金屬靶的設計也有很大不同,上圖所示是一種穿透式的靶,一般僅有幾微米厚度,靶自身對產(chǎn)生的X射線吸收很少,最外面貼上一層低密度的支撐材料(如鈹,對X射線幾乎“透明”)以保護真空環(huán)境,這種設計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將物體放在離焦點很近的位置上,從而獲得最大的顯微放大率,特別適合觀察被測物體的微小局部細節(jié)。
但是,微焦點管的一個主要缺陷是管功率極低,根據(jù)靶材的不同,50微米焦點大小時最大功率在20-40瓦,10微米時在4-8瓦,而1微米時僅有0.4-0.8瓦,相比之下,一個使用旋轉金屬靶具有1毫米焦點的傳統(tǒng)X射線管的功率可以高達20千瓦。受限于很低的功率,微焦點管成像所需要的時間往往較長。
有些微焦點管使用類似于傳統(tǒng)管的反射式金屬靶,這樣利于提高靶的熱容量,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功率,如下圖所示:
注:圖片來源www.x-ray-worx.com
還有一種更新的設計將固態(tài)的金屬靶換成液態(tài)射流金屬合金,在這種設計中,電子束聚焦在一道流動的液態(tài)金屬柱(即“射流金屬合金”)上,如下圖所示,流動的液態(tài)金屬通過循環(huán)系統(tǒng)將熱量快速轉移排出,這種設計可以在達到同樣微焦點大小時將功率提高十倍左右。
另外,在電子發(fā)射端,電子槍的鎢絲可以被換成更加細小的硼化鑭晶體,不僅可以提高電流載荷,產(chǎn)生的電子束也更加緊密,可以進一步減小焦點的大小。
4. 結語
自倫琴發(fā)現(xiàn)X射線至今這一百多年時間里,人們對于X射線的產(chǎn)生機理和物理特性已經(jīng)有了深刻的理解,人們也能越來越嫻熟得駕馭使用這種“人造”的放射線,大力推動著社會經(jīng)濟、科學技術和醫(yī)療水平的發(fā)展,而這離不開X射線管在設計和制造工藝上的不斷升級換代,下面是統(tǒng)計自1900年到2020年有關X射線管的全球技術發(fā)明專利的逐年統(tǒng)計圖,可以清晰的看到這項源自百年前的技術非但沒有脫離時代的發(fā)展,反而在加速著自己不斷前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