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醫學總覽
1.1. 定義及分類
核醫學是用放射性核素進行醫學診斷和治療疾病的一門科學,是核技術在醫學領域應用的現代科學。核醫學分為診斷核醫學和治療核醫學,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包括核醫學設備及配套使用的核藥和體外診斷試劑。
1.2. 核醫學發展史
國際核醫學起源于十九世紀末,經過漫長的研究發展,于1951年正式開始進入臨床。國內的核醫學起步較晚,1956年我國制定了12年科學遠景發展規劃,其中“同位素在醫學中的應用”被列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同年,首個同位素訓練班誕生,研制出第一批放射性標記物并建立了初步的醫用放射性核素與藥物生產線。1987年研制出99mTc標記藥盒,1994年研制出質子回旋加速器,可以批量生產18F核素,之后國內核醫學快速發展,SPECT及PET/CT等設備的國產生產商不斷涌現,核醫學設備國產化開始。
全球核醫學發展史
1.3. 行業進入門檻
核醫學行業有明顯的高壁壘屬性。鑒于放射性藥物特殊性,在我國除了需滿足普通藥品管理制度外,放射性藥品的生產、經營和使用還需遵從《放射性藥品管理辦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約束,生產&銷售企業需要取得《輻射安全許可證》、《放射性藥品生產許可證》以及《放射性藥品經營許可證》,在放射性藥品或試劑交接過程中,需要生產&銷售企業以及使用單位向環保部同步辦理《放射性同位素轉讓審批》手續(除放免試劑盒日使用量低于7盒的使用單位有豁免政策外),整個運營過程受衛生、藥監、環保以及能源部多個部門的管轄,需滿足輻射防護、生產、經營及使用的規定,具有較高的進入門檻。由于放射性要求較高的進入門檻,目前我國放射性藥物的生產企業約20家,大部分為過去的各大同位素研究院下屬亊業單位改制而來,少部分為民企。
后續連載文章將解讀各細分板塊,敬請期待。
各細分板塊介紹
1. 核醫學診斷設備
1.1. 核醫學診斷設備原理簡介、臨床應用場景及代表公司
1.2. 核醫學診斷設備市場情況調研
2. 核醫學診斷核素
2.1 核醫學診斷核素藥物
2.2 C13、C14呼氣診斷試劑
2.3 放射免疫試劑
3 核醫學治療藥物
3.1 核醫學治療藥物制備方式、使用場景及代表廠家
3.2 核藥市場情況及競爭態勢
4 放射治療簡介
4.1 近距離放療技術
4.1.1 近距離放療技術平臺原理簡介、常用設備及應用場景
4.1.2 近距離放療設備的市場情況
4.2 遠距離放療
4.2.1 遠距離放療方法原理簡介及適用場景
4.2.2 遠距離放療技術的市場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