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新技術讓蚊蟲不育不傳病
瘧疾、登革熱等許多疾病都是蚊媒傳染病,通過蚊蟲叮咬傳播。國際上一些科研人員正在開發新技術讓蚊蟲不育,來消滅或控制蚊蟲數量,從而達到疫病防控的目的。
記者了解到,密歇根州立大學和中山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向蚊子體內注入一種細菌,成功讓蚊子不育。
奚志勇團隊將一種沃爾巴克氏菌注入蚊子體內,并建立穩定的攜帶新型沃爾巴克氏體的蚊株。感染了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與自然界的雌蚊交配后,所產的卵不能發育,無法繁育下一代。因此,通過大量釋放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與外界雌蚊交配,就能使蚊子種群數量明顯下降甚至在局部地區被消除,而雄蟲本身不會傳播疾病。
研究人員發現,雌蚊感染了沃爾巴克氏菌后,登革熱病毒就無法在其體內發展和傳播。沃爾巴克氏菌就如同“疫苗”一樣阻隔了病毒,使得這些蚊子無法把登革熱病毒傳染給人類。
據介紹,目前這項技術已在中國的廣州市選擇了3個野外試驗點,取得初步成效,有力幫助當地防控登革熱。
除了注入細菌方法,其他研究人員還利用核輻射讓蒼蠅等昆蟲不育。人工大量飼養的昆蟲蛹接受核輻射輻照,以致其雄蟲不育,再將其放回蟲害肆虐地區,正常雌蟲交配后產出的蟲卵將全部不會發育。這種技術對消滅果蠅、螺旋蠅、采采蠅等昆蟲非常有效。目前全球有30個國家使用此技術,用于防控、遏制滅絕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害蟲。
據該機構聯合司梁劬司長介紹,沃爾巴克氏體控制法和輻照不育昆蟲技術各有長處,如果兩種技術能夠聯合使用,具有相當大的互補和協同效果。
推薦閱讀
輻射滅蟲提供了一個綠色的滅蟲方法,輻射滅蟲是通過使昆蟲失去繁殖能力,從而減少他們的數目。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使用輻射滅蟲技術已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2021-05-11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布了一本書,回顧了利用核技術抑制由于氣候而變得更加頻繁的農業病蟲害和昆蟲暴發的重大進展變化,全球貿易和旅行,包括傳播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等疾病的蚊子。
2021-04-20
《橘小實蠅輻照處理》國際標準的正式實施,進一步規范了橘小實蠅輻照處理技術指標,標志著中國輻照處理技術能力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對提升中國在檢疫處理國際標準研制領域的話語權,降低企業成本,促進對外貿易,保護國家生物安全,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2021-04-15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建立了一個聯合中心,以利用核技術改善農業生產并保護自然資源。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新挑戰,越來越多地使用核技術來增強食品安全和農業系統的適應力。
2021-04-09
為了擺脫傳播疾病的蚊子,科學家們做了什么努力?一旦各種驅蚊產品都不管用了,有什么辦法,能從源頭上消滅蚊子?
2020-11-25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