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布了一本書,回顧了利用核技術抑制由于氣候而變得更加頻繁的農業病蟲害和昆蟲暴發的重大進展變化,全球貿易和旅行,包括傳播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等疾病的蚊子。
《不育昆蟲技術-區域病蟲害綜合防治的原則和實踐》共1200余頁,從2005年的第一版開始更新了信息,并介紹了自那時以來使用該技術所取得的進步。
不育昆蟲技術(SIT)是昆蟲節育的一種類型。大量繁殖雄性昆蟲,使用放射線進行滅菌,然后釋放它們與野生雌性交配,因此沒有后代,目標昆蟲數量也有所減少。昆蟲不育技術已經用于解決農業害蟲,例如地中海果蠅,螺旋蟲和采采蠅,最近還與全球引起流行的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進行了對抗。
“由于全球運輸,氣候變暖和對殺蟲劑的抵抗力增強,昆蟲傳播到新的領域,這本主要的教科書回應了人們對昆蟲不育技術的使用的日益增長的興趣,”該病蟲害防治科負責人魯·卡多索·佩雷拉(Rui Cardoso Pereira)說。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糧食和農業核技術聯合中心。“各國正在尋求替代的環境友好型抑制方法,例如SIT,并且該書涵蓋了其應用的所有方面-從準備可行性研究到SIT計劃的實施和監控以及最新研究。” 第二版還回顧了使用該方法的戰略選擇,例如預防,抑制蟲害或根除,并討論了環境因素和社會經濟影響。
六個新章節重點介紹了SIT使用的最新進展,包括使該方法更適用且更具成本效益的分子,微生物和信息技術工具。昆蟲學家和主要編輯阿諾德·戴克(Arnold Dyck)說:“針對害蟲,動植物和人類的昆蟲有了顯著擴展,特別是飛蛾,溫室害蟲,甲蟲和傳播疾病的蚊子。”
氣候變化已將蚊子擴散到新的領域,從而引起了自2000年代初以來人們開始重新開始應用SIT來抑制登革熱和瘧疾等疾病傳播媒介的興趣。2015-2016年爆發的寨卡病毒暴發增加了采用這種替代方法的緊迫性,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聯合中心及其合作伙伴加緊了開發蚊子昆蟲不育一攬子計劃的工作。現在正在巴西,中國,古巴,德國,希臘,意大利,毛里求斯,墨西哥,新加坡,西班牙,泰國和美國的試點項目中對此進行試驗,并取得令人鼓舞的結果。
該書回顧了進一步改善蚊子昆蟲不育技術的有前途的方法,包括開發一種將雄性和雌性蚊子分離以釋放的遺傳方法,這是重要的方面,因為雌性蚊子叮咬并傳播疾病。Justus-Liebig-Uni??versity Giessen植物保護昆蟲生物技術系的Marc Schetelig說:“這些工具可用于開發可提高現有害蟲控制程序效率的昆蟲菌株,或用于開發基于SIT的新型控制系統。” , 德國。
更新的一章重點介紹了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的使用,這在SIT的應用方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在一個區域內釋放大量不育昆蟲-更經濟。GIS用于繪制和詳細描述昆蟲種群,以便可以根據地面上的昆蟲數量進行釋放。卡德索·佩雷拉說:“例如,如果您要釋放200,000公頃柑橘種植區上的果蠅,系統將讀取現場數據并釋放足夠的不育果蠅,以與野生果蠅種群競爭并抑制它們。”
該書還介紹了利用昆蟲不育技術來處理新的入侵害蟲,例如斑點果蠅(Drosophila suzukii),這種小蠅會破壞漿果和櫻桃等柔軟的水果。近年來,果蠅最初是從東南亞來的,在歐洲和美洲的空地和溫室中,它已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聯合中心已經針對斑翅果蠅制定了昆蟲不育技術一攬子計劃,目前正在阿根廷和智利進行試驗。
盡管先進技術為該方法的廣泛使用做出了貢獻,但隨著為新物種開發的昆蟲不育技術包裝,有望進一步提高昆蟲的數量,性別分離程序和釋放系統。卡多佐·佩雷拉(Cardoso Pereira)說:“趨勢是將昆蟲不育技術用于常規害蟲抑制,特別是保護商業上重要的商品。” “這吸引了私營部門的參與,這可以進一步加快技術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