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海關14日消息,日前,采用廣州海關技術中心研究成果制定的水果檢疫處理方法《橘小實蠅輻照處理》,經國際植物檢疫措施委員會第十五屆大會表決正式發布,這是以中國研究成果作為主要技術參數的首個植物檢疫處理國際標準。
當人們在品嘗柑橘、芒果、楊桃、枇杷等水果的時候,可能不曾注意到,不健康的水果里可能藏著一種叫橘小實蠅的害蟲。這種被稱為水果“殺手”的蟲子能為害番石榴、番荔枝、楊桃、枇杷等250余種果實。蟲害嚴重時,可造成80%以上的作物產量損失,甚至絕收。
針對各種病蟲害,目前國際上對水果的檢疫處理方法有冷處理、熱處理、熏蒸和輻照處理等。縱觀上述檢疫處理方法,熱處理會對水果風味造成影響,冷處理耗費時間較長,且處理后會影響部分熱帶水果的品質,熏蒸則存在農藥殘留問題。而輻照處理具有處理時間短、無殘留,對果蔬品質影響小等特點,因此被行業認為是一種綠色的檢疫處理技術,被稱為橘小實蠅等水果病蟲害的防治“利器”。
為順應國際植物檢疫處理研究及應用的前沿趨勢,從2006年開始,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專家團隊便對橘小實蠅的檢疫輻照處理展開研究,通過對木瓜、蓮霧、番石榴、芒果等多種水果品質進行耐受劑量測試,從中找出水果輻照安全劑量。
2018年6月,國際植物檢疫處理技術專家組在深圳召開標準評議會,全面評估了國外專家和廣州海關技術中心的研究結果,最終確定采用中國的研究結果,編制標號為“2017-015”的標準草案(橘小實蠅輻照處理)。該草案于2019年征求各成員國第一輪意見,2020年征求第二輪意見,最終于2021年3月16日獲得通過。《PT33:橘小實蠅輻照處理》作為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第28號(ISPM28)《限定有害生物的植物檢疫處理》的附件正式發布。
據悉,《橘小實蠅輻照處理》國際標準的正式實施,進一步規范了橘小實蠅輻照處理技術指標,標志著中國輻照處理技術能力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對提升中國在檢疫處理國際標準研制領域的話語權,降低企業成本,促進對外貿易,保護國家生物安全,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