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輻照技術具有很多優點,并在農產品儲藏與保鮮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該技術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輻照異味的產生就是其中一個。食品在進行輻照保鮮時,輻照吸收劑量通常在5 kGy以下,輻照異味不明顯。但某些食品在進行輻照保鮮時,劑量需在5kGy以上,此時容易導致輻照異味如刺激性氣味和臭味的產生,食品原有的香昧遭到破壞,品質大大降低。因此,本文系統闡述了輻照異味產生的機制及影響其產生的因素,并對輻照異味去除技術進行了探討。
一、輻照異味的產生來源
1.產生輻照異味的物質
眾多證據表明,輻照異味的產生主要來源于輻照產生的硫化物、揮發胺或脂肪氧化產生的醛類物質。侯錚遲等研究發現,未輻照豬肉的揮發物主要為酸酐(占揮發物的90%)和少量異丁烷,而輻照豬肉的揮發物主要為醇類、醛類和其他揮發物,且這些揮發物隨輻照劑量的增加而增大。這充分說明這些物質可能是輻照異味產生的主要來源。
2.脂肪氧化
食品中脂肪的氧化是輻照異味產生的原因之一。輻照可以對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亞麻酸及其中間產物或終端產物產生直接和間接作用,形成輻照異昧。脂肪的氧化過程較為復雜,通常經過以下兩個步驟,一是輻照使食品中的水發生輻解,氧氣被激活,反應生成的羥基自由基和單線態氧有較強的氧化活性;二是單線態氧與亞油酸或亞麻酸反應生成氫過氧化物,后者又可分解成為兩個自由基,再次與其他脂肪酸、自由基等反應生成醛、酮等羰基化合物及醇和酸等,形成輻照異味。
3.含硫蛋白質分解
食品中含硫蛋白質的輻照降解,也是異昧產生的原因之一。Nam等認為,食品在輻照過程中,射線首先與其中的水等物質作用形成自由基,后者與氨基酸側鏈,尤其是含硫氨基酸側鏈發生反應,形成硫化物,產生異味。林若泰等分別對不同類型的豬肉進行輻照后發現,瘦肉有異味,肥肉無異味,而瘦兼肥肉有異味,這充分說明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分解是產生輻照異味的主要來源。
4.含硫維生素的分解
除脂肪和蛋白質外,食品中含硫維生素,如維生素B,在輻照過程中的分解,也是輻照異味的來源之一。
二、影響輻照異味產生的因素
1.輻照劑量
輻照劑量的大小,是影響異味產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當采用5kGy及以下劑量對食品進行輻照時,不會或很少產生輻照異味。如采用60Co或9MeV-10 MeV電子束對食品進行輻照保鮮時,不會產生輻照異味等負反應。而當輻照劑量超過5kGy時,則會產生輻照異味,且隨輻照劑量的提高而增大。當輻照劑量超過8kGy時,發生輻照異昧食品的數量大大增加。趙永富等對凈化包裝未經微波處理的鹽水鴨進行輻照后發現,輻照2kGy的樣品正常無異味;3kGy的樣品出現異味且香味變淡;當劑量達到4kGy時出現特有的輻照異味。這充分說明輻照劑量大小是影響輻照異味產生的重要因素。
2.含水量
食品含水量的高低對輻照異味的產生影響也較大。通常含水量較高的食品輻照后容易產生輻照異味。如鹽水鴨等肉制品在劑量為4 kGy的條件下進行輻照處理,僅產生輕微的輻照異味,而含水量較高的瓜汁在劑量為2 kGy的條件下進行輻照后,產生的氣味已不能被消費者所接受。
3.氧氣含量
活化氧在輻照異味的產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食品包裝中氧氣的含量對輻照異味的產生具有較大影響。侯錚遲等將真空包裝和空氣包裝的豬肉進行輻照后發現,真空包裝輻照豬肉的輻照異味程度較輕,嗅覺類似于金屬味,而空氣包裝輻照豬肉則有較重的異味,且帶有相當程度的焦味。對兩種樣品的揮發性物質如乙醛、庚醛、環辛基醇、2-戊醇和戊烷等進行檢測后發現,真空包裝輻照豬肉樣品中的揮發物總量少于空氣包裝輻照豬肉樣品的揮發物。因此,食品包裝中的氧氣含量,對輻照異味的產生具有較大的影響。
三、輻照異味的去除技術
1.降低氧氣含量
由于食品包裝中氧氣的含量對輻照異味的產生影響較大,因此可以通過降低食品包裝中的空氣含量,間接降低氧氣的含量,減少輻照異味的產生。耿勝榮等先用保鮮膜將肉塊包裹,抽真空后進行輻照,可大大降低輻照過程中的脂肪氧化,抑制輻照異味的產生。Ahn等同樣發現真空包裝處理可以有效地減少輻照火雞肉中脂肪氧化及輻照異味的產生。
此外,還可通過向食品包裝中充入特定組成的氣體,減少輻照異味的產生響。耿勝榮等將60%氧氣、30%二氧化碳和10%氮氣的混合氣體充入鹽水鴨的包裝中并進行輻照后發現,輻照異味最大不可覺察劑量達到4.2 kGy。
2.降低食品溫度
食品在低溫,特別是0℃以下時,其中水分的自由度大大降低,在與射線相互作用時,產生的自由基較少,與脂肪和蛋白質等物質之間的作用降低,輻照異味的產生受到抑制。因此,可以通過降低食品水分的自由度,達到減少輻照異味產生的目的。
施惠棟等首先將食品放置于冷庫中12 h~24 h,使其溫度下降至0 ℃~4 ℃,再于劑量6 kGy~8 kGy、輻照不均勻度小于1.5的條件下進行輻照,輻照異味的產生大大降低。同樣,鮮榨蘋果汁經3 kGy~5 kGy劑量輻照后風味無較大變化,而在凍結狀態下經15kGy劑量輻照后風味也未發生明顯改變。
該法對于含水量較低的食品,如烘烤食品、餅干和中草藥等效果較好。而含水量較大的食品,如飲料和罐頭等,其熱密度較大,在對其進行降溫處理時,需消耗較多能量,導致成本大幅提高,因此不適用于該法。
3.低劑量重復輻照
由于輻照異味的產生受輻照劑量的影響,輻照劑量的增大容易導致輻照異味的產生,因此可以在低劑量條件下對食品進行重復輻照,以降低輻照異味的產生。該法最大的缺陷是輻照時間大大延長,輻照處理能力大幅降低,成本升高。
4.表面噴灑抗氧化劑
輻照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可以與食品中的脂肪和蛋白質等發生反應,產生異味。抗氧化劑可以供給油脂過氧化自由基質子使其還原,抗氧化劑則形成穩定的自由基共振體,因此能有效阻止油脂的氧化,防止輻照異味的產生。
耿勝榮等將豬肉在質量分數為0.01%的茶多酚和芝麻酚的溶液中進行浸泡,或以每50g豬肉與10 g抗氧化劑的干粉相混合后再進行輻照,可大大降低異味的產生。施惠棟等將含0.1%維生素C和0.1%維生素E的溶液均勻噴灑至待輻照食品的表面,然后包裝,并于5 kGy~8 kGy 劑量、輻照劑量不均勻度小于1.5的條件下進行輻照,可大大降低輻照異味的產生。研究表明,在質量分數為0.05%~0.2%范圍內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溶液均可達到此效果。
在向食品表面進行噴霧時,以濕潤為限,噴液量不能對產品的含水量產生較大的影響。通常來講,對于含水量超過22%的食品,可以采用此法。但在對含水量低于22%或更低的食品進行輻照時,采用此法則易對食品的含水量產生較大的影響。食品含水量與食品的質地、外觀和風味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采用這種方法可能會對食品質量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應慎用。
5.內部添加抗氧化劑
雖然表面噴灑抗氧化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輻照異味的產生,但該法僅對食品的表面部分起保護作用,而對內部輻照異味的產生無抑制作用。在切割食品或進食時,內部的輻照異味仍然會散發出來,影響食品的質地和風味。
如果在食品制備過程中向其中添加維生素C、維生素E、異黃酮、茶多酚等抗氧化劑,使其均勻分布于食品之中,進行輻照時可有效吸收輻照過程中食品各個部位產生的自由基,抑制輻照異味的產生。
基于果蔬原料的食品3D打印技術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