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主任毛亞虹帶隊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研究部及東莞市人民醫院,就硼中子俘獲治療(以下簡稱BNCT)裝置開展調研交流。中心輻射源部相關人員參加。
BNCT作為兼具精準靶向與強效抗癌特性的新型放射治療技術,目前尚未在《射線裝置分類》中明確類別。此次調研旨在通過實地考察,為BNCT分級工作收集實踐數據。調研組前往東莞市人民醫院,實地察看BNCT設備運行情況,圍繞設備操作規范、硼藥臨床應用效果、患者治療反饋等核心議題與醫護人員開展深入交流,精準掌握BNCT技術在臨床場景中的實際表現與應用需求。隨后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研究部,與技術人員圍繞BNCT設備研發流程、中子產額參數、輻射影響范圍及防護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深入溝通,全面梳理設備從研發到臨床應用的關鍵信息。
中心在調研中表示,放射治療直接關系患者生命健康,是關乎民生福祉的重要領域。當前BNCT技術作為新興治療手段,其射線裝置分類缺乏明確標準,既可能影響技術規范推廣,也可能形成安全監管盲區。在修訂《射線裝置分類》時,需堅持“以科學分類為核心”,既要基于此次調研掌握的設備實際情況、輻射特性等,確保分類標準契合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原則;同時也要充分吸納設備廠家技術建議、醫療機構臨床需求,避免分類僵化或脫離實際。
此次調研系統梳理BNCT裝置的臨床應用現狀與技術研發細節,為《射線裝置分類》修訂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實踐依據。通過科學化與精細化的修訂工作,既保障輻射安全,又為BNCT技術的合規發展消除制度障礙,促進該項技術更有效地服務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