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核技術-核燃料-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測量鈾和钚基材料中雜質元素的程序》(ISO 26062:2010)修訂項目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獲批立項。這是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主導修訂的國際標準,也是中國原子能首個成功立項的國際標準,填補了釷基燃料成分分析國際標準的空白,提升了我國核燃料領域國際話語權。
自2019年起,中國原子能工業有限公司在集團公司的領導下,開始系統性推動國際標準化工作,通過自主投入科研項目等方式,支持國際標準提案和潛在提案開展試驗和研究。同時,在核工業標準化研究所的指導下,積極在國際標準化會議上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核燃料智慧”,不斷推動新提案的立項工作。
“六年磨一劍”。中核北方聯合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組織開展了大量釷基化合物的分析檢測工作,對基體溶解、酸的選擇與用量、氫氟酸濃度選擇、加熱溫度等關鍵因素進行了系統性研究。重點探索了在高溫條件、硝酸和氫氟酸體系下,硼、硅等形成易揮發氟化物的揮發損失情況,高濃度釷基體的抑制效應,鎢、鉭、鈮等易水解元素的水解行為及抑制劑、內標元素的選擇等關鍵技術問題,驗證了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分析釷基化合物的可行性。經過各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多年來的不懈努力,該提案終于獲得ISO立項通過。
此次修訂在鈾基和钚基材料檢測的基礎上,新增了釷基材料的檢測方法,大幅拓展了原標準的適用范圍,為全球范圍內釷基燃料的化學成分檢測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