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電,據塔斯社消息,在聯邦“優先 - 2030”項目支持下,托木斯克理工大學(TPU)科學家研發出一種用于從放射性廢物容器中收集石墨屑樣本的裝置并獲專利,該裝置計劃用于核電設施,此消息由該校新聞處透露。
科學家介紹,鈾 - 石墨動力裝置(RBMK)核電站運行會產生含反應堆石墨碎屑等放射性廢物,這些碎屑儲存在特殊鋼筋混凝土容器中。為確定容器內放射性廢物特性,需安全采集容器內不同深度的石墨碎屑樣本,但此類容器產生的伽馬輻射等效劑量率可能達危險水平。
報道指出,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科學家研制的該裝置包含升降導向模塊和石墨屑樣品采集模塊。采樣模塊遠程浸入裝有放射性廢物的容器,在容器上開設裝有膠囊的采樣孔后,將石墨屑樣品倒入其中。
該裝置可在容器中心、側面和角落區域的三個或更多高度采集石墨樣品。托木斯克理工大學核工程學院退役研究中心主任亞歷山大·帕夫柳克解釋:“實驗室分析能確定石墨碎樣品的放射性核素組成和比活度,這對依據俄羅斯法律規定(2022年10月29日第1929號政府決議)對放射性廢物分類,確保必要處理或處置方法至關重要。”
目前,該用于收集石墨碎屑樣品的裝置已獲專利,正在托木斯克理工大學進行最后的控制測試。相關研究成果已在9月10日至12日于該校舉行的第十二屆國際科學與實踐會議“科學、工業和醫學中的物理和技術問題”上發表。此項研究是在國家“青年和兒童”項目下聯邦計劃“優先 - 2030”支持下開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