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廢鐳源轉移用于癌癥治療的項目已開展近十幾次國際轉移。
巴西核技術發展中心的技術專家瓦萊麗亞·庫恰(Valeria Cuccia)在重新包裝過程中處理裝有鐳-226源的膠囊。(圖片:CDTN)
上個月,突尼斯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通過全球鐳 - 226管理倡議,完成向美國轉移100多枚廢舊鐳源的工作,這些鐳源將被回收利用以支持晚期癌癥治療。目前,巴西轉移近400枚鐳源的準備工作處于最后階段。上個月,由巴西核技術發展中心和一家美國放射性制藥公司組成的團隊已對397個鐳 - 226源進行處理,預計8月完成運往美國,其中包括瑪麗·居里80多年前訪問巴西時捐贈給一所大學醫院的三個鐳源,這些鐳源運抵美國后將增加錒 - 225生產原料,推動全球癌癥治療發展。
全球鐳 - 226管理倡議于2021年啟動,旨在幫助遺留鐳源持有者與能將其轉化為有價值放射性藥物的組織建立合作。原子能機構通過該倡議提供協助開展鐳源清查、表征、預處理和輻射監測等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核燃料循環和廢物技術處處長奧列娜·米科萊丘克稱,參與鐳 - 226轉移的國家團隊對加入該倡議并受益其支持表現出高度興趣與奉獻精神,他們的合作及各國當局的承諾有助于為廢鐳源建立強有力的安全和安保實踐。
鐳在20世紀初被發現后,曾用于放射治療和近距離放射治療等,如今基本被更安全有效的放射性同位素取代。全球數十個國家擁有安全儲存但未使用的廢棄鐳源,參與該倡議的約80個國家正與能將鐳 - 226轉化為錒 - 225的組織合作,錒 - 225是用于癌癥靶向α療法的稀有放射性同位素。
巴西國家核能委員會主任弗朗西斯科·龍迪內利贊揚核技術發展中心在此項工作中的專業精神和領導力,稱團隊在處理放射性遺留問題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工作還為生產新的癌癥治療工具提供原材料,體現了核應用循環經濟的意義。
同樣在6月,突尼斯從突尼斯腫瘤研究所運回50支近距離放射治療針頭和導管以及75個以前用于避雷針的金屬箔,轉運遵循嚴格安全規程且未檢測到污染。突尼斯國家輻射防護中心(CNRP)主任拉蒂法·本·奧姆拉內表示,此次鐳 - 226源轉移作業的成功得益于多個組織的有效協調,該行動戰略借鑒了2022年至2024年拆除和遣返六個廢棄鈷 - 60源的經驗。
此外,克羅地亞、多米尼加共和國、希臘、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印度尼西亞、黎巴嫩、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津巴布韋等國家計劃于2025年進行更多廢鐳源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