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MEPhI)的一支員工與研究生團隊在醫療設備進口替代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該團隊成功開發出專為俄羅斯本土生產設計的電子源原型,這一核心部件是腫瘤放射治療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
項目由創新援助基金會“UMNIK - 電子項目團隊”資助,研發人員同時接受俄羅斯原子能大學技術加速器及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的聯合培訓。團隊負責人安德烈·巴托夫(Andrey Batov)表示,項目成果將推動俄羅斯醫療設備自主化進程,減少對進口技術的依賴。
目前,俄羅斯醫療機構使用的放射治療系統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其中英瑞合資企業Elekta是主要供應商之一。然而,2022年該公司因零部件供應中斷,導致已安裝的治療設備面臨功能風險。作為系統核心部件的電子源需每兩年更換一次,但長期依賴進口限制了醫療服務的穩定性。
2023年,俄羅斯政府批準在外國醫療設備上安裝非原裝部件后,一家俄羅斯醫療設備服務公司向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提出合作需求,委托開發可在本土企業生產、同時兼容進口治療系統的電子源。項目由該校電物理裝置系一支年輕團隊承擔,成員分工明確:尼基塔·薩馬羅科夫(Nikita Samarokov)負責電子源研發,雅科夫·阿巴庫莫夫(Yakov Abakumov)主導設計文檔,羅曼·茲布魯耶夫(Roman Zbruev)測試支架穩定性,安德烈·巴托夫則統籌生產轉化。項目科學總監為電物理裝置部首席工程師、物理和數學科學候選人塔拉斯·邦達連科(Taras Bondarenko)。
目前,電子源原型已完成技術驗證,團隊正著手開發預生產版本,計劃由別爾哥羅德地區企業生產。安德烈·巴托夫強調,設計注重技術先進性與可生產性,確保俄羅斯企業能夠大規模制造,且無需依賴進口備件。
據團隊預測,首批產品將于2025年底前投產,年需求量約10臺,具體取決于現有設備電子源的更換周期。項目初期獲得Umnik創新援助基金會的資金支持,為后續技術迭代奠定了基礎。
此次研發標志著俄羅斯在醫療設備自主化領域邁出重要一步,未來有望推動本土供應鏈完善,降低對進口技術的依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