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這些”核技術應用“之聲再次成為關注焦點,相關提案展現出核技術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多元價值。
全國政協委員韓泳江:
加速推進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
核技術應用產業是典型的新質生產力,其產業鏈由近40個涉及多領域的產業鏈環節組成,是我國產業鏈環節最為豐富、領域跨度最大、領域差異性最大的產業鏈之一。多年來,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副總經濟師,同方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同輻黨委書記、董事長韓泳江一直致力于促進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
今年兩會期間,韓泳江提出從完善核技術應用產業頂層設計、營造良好的行業信息環境、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以及挖掘市場潛力等方面,促進核技術應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據最新統計,2023年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直接產生經濟產值約2400億元,涉及產業規模約5400億元,增長速率連續多年保持在15%-20%左右 ,工業應用產值占比超過50%,醫用產值占比約20%,已深度融入工、農、醫、環境、公共安全等領域。
在韓泳江看來,盡管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態勢迅猛,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產業規模上還有很大差距,產業政策仍有進一步發力的空間,在自主創新能力方面也有待提升。針對以上問題,韓泳江提出,加速推進我國核技術應用領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一是要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 將核技術應用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以產業化公司牽頭,聯合相關科研院所,共同設立國家級和部委級重點研發平臺,給予重點項目支持,并設立核技術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基金,支持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鼓勵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形成中央與地方協同支持機制。
二是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要充分發揮核技術應用領域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大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不斷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以市場需求為引導,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和人才培養,促進高水平成果轉化。
三是要充分激發和釋放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要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持續推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靈活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長期激勵,探索企業和高校院所的人員“雙跨”,破除束縛科技創新的思想觀念和制度障礙,保護創新積極性、激發創新活力,營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氛圍。
四是要加強市場推廣與應用場景拓展。 在醫療領域,推廣放射性藥物、放射治療等技術,提升疾病診斷和治療水平。在工業領域,推廣無損檢測、輻射加工等技術,提升制造業水平。
韓泳江建議:“核技術應用亟待繼續加大向國民經濟領域的轉化力度。期望國家未來構建更加契合產業快速發展的政策體系,從而持續提升核技術應用產業能級,推動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 ”
此外,韓泳江還認為,加強核科技面向公眾的科普宣傳也十分重要。通過組織豐富的科普活動以及多渠道的媒介宣傳,消除公眾對核技術的誤解和擔心,從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的角度推動核技術應用產業向著更加開放、普惠的方向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董偉:
核醫學的長遠發展需要前期規劃和政策配套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醫科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董偉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核醫學在腫瘤治療方面是一個很有前景、很前沿的一個專業,針對腫瘤治療有非常好的效果。
我們國家在核醫學方面近些年發展得非常快,特別是核醫學結合一些精準治療的手段,能夠精準地治療相關地腫瘤,而且副作用非常小,效果非常好,我們國家這些年都有相關的規劃和大量的政策出臺,支持核醫學的發展。核醫學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專業,需要上游核藥的生產、中游核藥的研發以及臨床應用、下游與影像設備的相互配合。他建議發展核醫學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規劃和政策的配套,包括上中下游產業聯合互動,共同助力核醫學的長遠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徐鵬飛:
核工業必須全力以赴擁抱AI
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副總工程師徐鵬飛近日表示,人工智能撲面而來,必須全力以赴去擁抱它,核工業也不能例外。 希望建立覆蓋核領域全產業鏈的行業性數據中心平臺,充分發揮核工業全產業鏈“鏈長”優勢,構建滿足核工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需要的軟件產品研發體系。我國核工業發展中積累了大量數據,希望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從而加工成為數據產品,賦能產業數智化升級發展。
要利用先進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等對核工業進行數字化創新,加快全產業鏈的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積累和優化核科技數據要素,推進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核工業的數字化提升上下游全鏈條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增強關鍵環節的競爭力。
全國人大代表張俊杰:
推動醫學影像通用互認,讓患者更加省心省錢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張俊杰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上表示,作為一名醫生,經常看到很多外地患者拎著一大袋醫學檢查膠片,滿臉疲憊、東奔西走,但提供的信息量卻非常有限,于是他暗下決心解決這一難點痛點。
2024年,張俊杰提交的“關于進一步推進醫學影像云膠片平臺應用的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當年5月份,江蘇省率先建成全省衛生健康云影像平臺,接診醫生坐在電腦前動動鼠標就可以隨時隨地調閱異地患者的影像資料,患者再也不用拎著一大袋子膠片到處跑。平臺建成以后,據估計,江蘇省全省全年可以減少重復檢查的費用約20億元。
張俊杰介紹,去年11月份,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七部門聯合公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指導意見》。“隨著這些制度、技術以及各方面支持不斷地完善,我想不久在全國層面也將實現通用互認,到那時,異地患者就診就能更加省心、省時、省錢了。”他建議推動醫學影像通用互認,讓患者更加省心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