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26 日,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年度工作會議上,一則喜訊傳來:由核醫學科與腫瘤內科共同申報的《68Ga-DOTATATE與18F-FDG雙核素聯合雙低劑量PET顯像在神經內分泌腫瘤診療一體化中的臨床應用》,在素有 “中山諾貝爾” 之稱的臨床醫療新技術應用推廣獎評審中斬獲二等獎。這是核醫學科由石洪成主任牽頭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和提名獎后,核醫學團隊再次獲得二等獎。本次獎項的申報也是石洪成主任在核醫學科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一個具體舉措。
黨委書記顧建英、院長周儉為余浩軍副主任技師與周宇紅主任頒獎
基于全身PET實施“一站式雙低劑量”掃描方案,由石洪成主任提出,劉國兵博士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核醫學科團隊與腫瘤內科團隊合作基于“雙核素聯合雙低劑量PET顯像技術”在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療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發表了許多高質量文章。該項技術創新性地結合68Ga-DOTATATE與18F-FDG雙核素,從不同角度提供腫瘤生物學行為的信息,在腫瘤診斷、預后預測及異質性評估中具有互補作用,顯著提高了病灶檢出率和腫瘤異質性的評價,為個體化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
該技術基于全身PET/CT設備,突破性地實現了雙核素聯合雙低劑量PET顯像,并牽頭國內十余家醫療機構共同發布操作規范,填補了行業空白。同時,率先開展了68Ga-DOTATATE全身PET動態顯像,通過動態影像及參數分析提供更多增益信息。
這一技術的國際首創性在于其“一站式”全身PET/CT顯像理念。與傳統耗時兩天的兩次顯像相比,該技術不僅將患者的輻射劑量減少了一半,還將整體顯像時間縮短至不足1.5小時,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早診斷率和治療效率,給患者及臨床帶來了極大便利。
雙核素聯合“一站式”顯像基于臨床現實需求,已發展成為神經內分泌腫瘤診療路徑中的有效方案,臨床醫師可根據臨床需求靈活選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該技術在提升診療準確性、優化診療流程和促進個體化治療方面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帶來了顯著的臨床獲益。
申報團隊成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