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放射性藥品發展規劃和指導原則等政策,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保障醫療機構內放射性藥物使用規范性和合理性,提升研發能力和創新水平,藥學部和核醫學科打破學科壁壘,積極摸索建立學科融合新模式,同時聯合培養核醫學駐科藥師(核藥師)。
2024年12月24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與核醫學科正式簽訂學科融合暨核醫學駐科藥師(核藥師)聯合培養框架協議,藥學部王景浩主任、李沙沙副主任、核藥師陳能花博士及醫學影像部徐浩主任、核醫學科王璐主任、弓健副主任、郭斌副主任醫師、尚靖杰副主任醫師參加簽約儀式。
根據協議要求,核藥師績效由兩個科室共同承擔。核藥師將深度參與放射性藥物研發、質量管理及臨床應用,為使用放射性藥物的患者提供藥學評估、訪視及監護等服務,并對放射性藥物的超說明書用藥進行評估及監督,保障患者用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21年以來,國家多個部委,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推動核醫療創新發展的重要指示,推動科技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將醫用同位素應用升級為國家戰略,出臺系列規劃、攻關方案和行動方案;近年來,國家相繼發布了《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推進放射性藥物研發與應用的攻關方案》、《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等文件,廣東省也出臺《關于貫徹落實推進放射性藥物研發與應用的攻關方案(2023年9月)》,旨在加快放射性診療藥物研發,加強新靶點、新機制、新類型創新藥研發投入,實現放射性新藥研制的國際并跑。然而,因核藥作為特殊藥物,藥事管理部門長期以來在核藥相關工作中的參與度較低,造成核藥管理與藥事管理脫節。隨著核藥臨床應用的推廣,如何對核藥的質量及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進行監管引發了關注。
為了規范核藥的管理,保障核藥在臨床應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進其合理使用,我院藥學部在全國率先提出在核醫學科設立核醫學駐科藥師(核藥師)的設想,負責監督管理核藥臨床應用及參與相關臨床研究工作。該設想的提出引起了多方關注及支持,2023年7月,廣東省藥學會發布了《關于設立核藥師崗位的專家共識》(粵藥會〔2023〕76號),倡導設立核藥師,系統提出了核藥師工作體系、工作模式、工作內容。2023年9月,廣東省衛健委、廣東省發改委等十委廳局在聯合發布的《關于貫徹落實推進放射性藥物研發與應用公關方案的通知》文件中正式引用“核藥師”稱謂,并鼓勵各醫療機構設立核藥師崗位。
藥學部王景浩主任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核藥師崗位從提出到正式落地經歷了長時間的探索及研究,兩個學科在強強聯合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先后牽頭編寫了《正電子類放射性藥物0期臨床研究申請工作專家共識》及《放射性藥品超藥品說明書用藥專家共識》。目前我院核藥師已充分融入到核醫學的團隊中,在核藥的臨床應用及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希望能為核藥個體化診療及合理用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醫學影像部徐浩主任在簽約儀式中回顧了我院核醫學科的發展歷程,高度評價核藥師崗位的設立及《放射性藥品超藥品說明書用藥專家共識》發布,期待兩個學科融合并取得更大的成就,特別是推動核藥師團體標準的編寫及相關共識的更新工作等。
核醫學科王璐主任表示,與藥學的交叉融合推動了復合型核醫學人才的培養,期待未來的核藥師培訓班能為核醫藥領域培養更多的人才,并希望能聯合共建核醫藥研究院,進一步推動高端核醫藥人才的培養。
聯合培養核藥師是藥學與臨床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表現形式,可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來,藥學部將培養更多的駐科藥師,推動藥學與臨床專科的學科融合,從而實現精準藥學服務落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