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上午,實踐十九號衛星航天種子交接儀式在海口市龍華區龍泉鎮五一村委會舉行,這批經歷“上天”遨游后的“太空種子”,在交付后,即將開始一段新的“入地”旅程。
此次交付也標志著特色種子太空育種計劃正式啟動。龍華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批種子經過科研培育后,或將成為解決龍華區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瓶頸問題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提升區域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移交的太空種子。張野 攝
從太空到實驗室 激發“變異種子”潛力
交接儀式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航天育種研究中心人員將“太空種子”正式移交給龍華區農業農村局。包括芋頭、黑豆、芝麻、蓮子四個品種共102克。
該批種子交接后不會直接播種,而是將首先送往海南大學熱帶農林學院實驗室進行選種和培育,確保其適應地球環境并保持優良特性后,再進行試種推廣。
海南大學熱帶農林學院教授王健表示,不同于傳統地面育種方法,太空育種利用空間環境的獨特條件,誘發植物遺傳材料的變異。這些變異可能促使植物展現出更優良的生長特性或抗性。經過太空飛行的種子返回地球后,研究團隊會對它們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篩選,以找出具有潛在優勢的個體。
“我們會將該批種子與普通種子的差異進行對比,通過觀察種子的發芽率、生長速度以及生理和遺傳特性的變化來評估太空環境的影響。”王健說。
王健表示,太空育種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加速作物的改良過程,還能幫助科學家發現新的基因變異,這對于應對全球食品安全和環境變化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由于太空育種可以增加作物的遺傳多樣性,因此還有助于提高農作物對各種病害的抵抗力。
龍華區啟動特色種子太空育種計劃 助推農產品提質增效
龍華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王祿莊在儀式后接受采訪時表示,種子交接后,龍華區也將啟動區特色種子太空育種計劃,此計劃通過利用太空環境對種子進行誘變處理,以改良品種性狀、提高產量和品質,從而推動當地農業的轉型升級。
據了解,此次太空育種項目涉及芋頭、黑豆、芝麻和蓮子均來自龍華區本地優質種植基地,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比如芋頭就是選用龍泉鎮五一村的五豐香芋種子,而黑豆則是遵譚鎮的新聯黑豆。
龍華區作為海南省的重要農業區域,一直致力于提升本地特色農產品的品質與產量,而這次引入的航天種子,無疑為這一目標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高科技手段,有效解決龍華區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瓶頸問題,特別是提升我們區域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王祿莊說。
據了解,這些“太空種子”將在海南大學的農林科技學院在龍泉鎮五一村設立的科技小院內進行詳細的培育和篩選,這里不僅擁有適宜的土壤條件,還設有現代化的農業設施,如實驗室、組培室及加工廠,為航天種子的培育提供了理想的硬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