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返回式衛星經過10多天的太空遨游,省農科院花卉所的郁金香、百合花種返回地面,近期將進行正式播育試種。這是我省花卉種子的首次太空搭載,對推進兩品種花卉的科研工作和種質資源創新將發揮積極作用。
太空歸來的郁金香種子。 記者韓宇浩 攝
據介紹,此次花卉太空育種由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部門組織實施,共有148種4000余克傳統名花和重要商品花卉種子材料成功完成了在軌飛行試驗。其中,我省由省農科院花卉所優選的郁金香3個原生種83.5克、百合原生種33.5克、百合栽培品種雜交種24.5克,參與了此次太空搭載飛行試驗。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通過航天搭載誘變在糧食作物、蔬菜種子中較為常見,其原理是利用太空具備微重力、弱地磁、強輻射、高真空、極潔凈、超低溫等極端條件,為種子提供了傳統地面環境下難以獲得的變異機會。而我省此次參與的兩種花種,則期望通過太空育種實現改良花型、豐富花色、提高抗性,為其產業化增加新的機遇。
太空搭載證書。 記者韓宇浩 攝
“太激動了!這些種子非常珍貴。我們過去的育種方式主要有兩種,即雜交育種和輻照育種。第一次參與太空育種,對我們的科研工作和選育新品都有極大的好處。”省農科院花卉所副研究員張惠華表示,希望借助這次機會與航天等相關部門形成長期的協作關系。
此次搭載實驗,只是我省郁金香、百合新品走向大眾的第一步。此后的三至五年,科研團隊還將對其進行栽種實驗,從出芽開始對其全生長周期進行跟蹤記錄,從中篩選特別優秀的植株,繼續檢查其變異后的穩定性、適宜性等,成熟后方能正式推向市場。
專家表示,農業育種不僅周期長,還面臨著眾多的不確定性,甚至可能出現階段性變異而又恢復“原狀”,最后歸于失敗。育種工作類似“開盲盒”,但正是科研工作者的孜孜追求,才為品種的豐富帶來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