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列腺癌α核素治療中心”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揭牌 ,新型α放射性核素鐳-223骨靶向治療 正式在醫院核醫學科開展臨床應用。“此項新技術落地新疆,不僅填補了區域放射性阿爾法核素治療上的空白,也標志著自治區人民醫院在前列腺癌骨轉移精準治療方面取得新突破。”自治區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毅寧表示。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最新數據顯示,前列腺癌是危及我國男性生命健康的最重要癌種之一,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晚期患者死亡率仍然處于較高水平。”自治區人民醫院泌尿中心主任李九智說, 骨骼是前列腺癌最主要的轉移部位。 約50%的患者初診時即有骨轉移的發生,而在確診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骨轉移發生比例甚至可超過90%。一旦發生骨轉移,患者的生存率將會驟降。
鐳-223作為一種創新的α放射性核素治療藥物,在前列腺癌骨轉移治療中所展現的療效得到了廣泛的臨床認可和科學驗證。在前列腺癌骨轉移治療中,鐳-223不僅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總生存期,延遲首次癥狀性骨骼事件的發生時間,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與傳統的核素治療相比,鐳-223在安全性上更勝一籌,國內外臨床研究均顯示出生存獲益。該藥物于2020年8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用于治療伴癥狀性骨轉移且無已知內臟轉移的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
“鐳-223 骨靶向治療落地新疆后,患者在當地就可以接受治療,節省了路費、住宿費等額外支出,也更便于患者的家人照顧患者,減少患者的身心負擔。”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務部副主任史振鋒表示, 新型放射性核素在臨床疾病精準診斷、治療上的應用,為前列腺癌骨轉移的治療創造了新選擇,希望今后可以通過多學科綜合治療(MDT),共同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全面的治療方案。
當天,核醫學科成功為一名73歲的前列腺癌骨轉移患者實施了新疆首例α放射性核素鐳-223治療。
“α核素治療在癌癥精準治療領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這也加速推動核醫學從傳統單一影像診斷轉型為‘診療一體化’學科。”自治區人民醫院核醫學科主任朱海旭對新型α核素落地新疆的準備、審批、備案等過程進行了介紹 ,并感謝醫院各部門的支持。她表示,將繼續圍繞患者需求,充分借助醫院內部與外部資源,積極發揮學科驅動力和影響力,與泌尿外科、腫瘤科、放療科等團隊加強合作,以更先進的技術、更精準的治療,更優秀的服務,為新疆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
鐳-223治療的適應證:
伴有癥狀性骨轉移且無已知內臟轉移的mCRPC患者。一般情況下,應存在2個或2個以上有癥狀的骨轉移病灶。
鐳-223治療mCRPC目前沒有絕對禁忌證,相對禁忌證包括:
①已知有內臟轉移;
②首次治療前,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ANC<1.5x109/L,血小板計數PLT<100x109/L, Hb<10g/dL;或再次治療前,ANC<1x109/L,PLT<50x109/L;
③患者正在使用阿比特龍和潑尼松/潑尼松龍;
④18歲以下患者;
⑤身體機能狀況差(Karnofsky評分<50分或 ECOG評分>2分)、伴有大便失禁的患者,應謹慎采用鐳-223治療
需特別指出的是,淋巴結轉移不作為鐳-223治療的禁忌證,但淋巴結轉移灶大于3cm或發生遠處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接受鐳-223治療后生存獲益可能有限,使用前應充分評估并明確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