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主體結構封頂儀式在北京懷柔科學城舉行。活動現場,與會嘉賓共同見證塔吊起吊最后一根主梁。
據介紹,探針平臺項目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的二期建設內容,于2023年12月15日獲批立項,2024年2月7日啟動建設,8月7日主體工程開工,12月24日主體結構封頂,計劃于2026年6月進行驗收后投入運行。
此前,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已啟動試運行。這一大科學裝置由北京大學聯合多家單位共同建設,將對生命體的結構與功能進行跨尺度、可視化描繪及精確測量,為復雜生命科學問題和重大疾病研究提供成像組學研究手段。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核醫學科主任、國家生物醫學成像科學中心研究員、探針平臺負責人楊志表示,成像組學的發展離不開通用、智能、精準分子影像探針。探針平臺項目建成后,將運用標準化、模塊化的科學思想,搭建探針及藥物研發與轉化公共服務綜合平臺,助力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這一大科學裝置發揮最大效能。
探針平臺項目將建設活體化學與探針技術平臺、生物影像探針平臺、多模態影像探針平臺、醫學診療探針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各子平臺相互支撐、環環相扣,保障成像設施運行,聯動北京大學懷密醫學中心,依托北京大學各相關院系、各附屬醫院,形成基礎理論探索、原創探針開發、藥物分析評價、藥物申報、新藥臨床試驗和產業化的全鏈條探針創新體系。
據了解,分子影像與醫學診療探針創新平臺項目是北京市首個立項建設的“十四五”交叉研究平臺項目,也是北京大學在懷柔建設落地的第三個交叉研究平臺項目,建筑面積達2.9萬平方米。